高血压肾病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高血压肾病常见原因包括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含发病机制、年龄和性别因素影响)、高血压类型(原发性及继发性中肾实质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不良生活方式(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基础病史相关(糖尿病病史使几率显著增加、高脂血症病史致血管内皮损伤等加重肾脏损伤)
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
发病机制:长期持续的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动脉硬化,导致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高血压时,肾脏的入球小动脉、小叶间动脉及弓状动脉等会发生玻璃样变、中层肥厚等病变,进而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正常结构与功能。例如,有研究通过对大量高血压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血压持续高于140/90mmHg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发生高血压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年龄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且较难控制,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对更易发生高血压肾病。比如,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
性别因素关联:在高血压发病及发展为肾病的过程中,性别差异有一定体现。一般来说,在更年期前,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低于男性,但更年期后女性患病率逐渐接近男性,且女性在高血压病程中发生肾病的特点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总体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都是关键。
高血压的类型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引发高血压肾病的类型。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不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高盐饮食、精神应激等)。长期的原发性高血压会逐步损害肾脏血管和肾单位,导致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会逐渐发展为高血压肾病,其患病概率与血压升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继发性高血压中的某些类型也可导致高血压肾病,比如肾实质性高血压,多由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肾脏疾病引起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导致血压升高,而长期的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病变;另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由于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发高血压肾病。
不良生活方式
高盐饮食:高盐饮食会使人体摄入过多的钠,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长期高盐饮食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而高血压长期存在则会增加患高血压肾病的几率。例如,有研究对比了高盐饮食人群和低盐饮食人群,发现高盐饮食人群在5-10年内发生高血压的比例明显更高,且随着时间推移,高血压肾病的发病风险也随之上升。
过量饮酒:酒精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长期过量饮酒还会影响肝脏对血压调节相关物质的代谢等。有研究表明,每日饮酒量超过40g(相当于40度白酒100ml)的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的人群,并且这类人群发生高血压肾病的可能性也更大。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可导致体重增加,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运动不足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包括对血压的调节功能。缺乏运动的人,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容易出现糖脂代谢紊乱,进而影响血压。例如,长期久坐、缺乏规律运动的办公室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高于经常运动的人群,而高血压持续存在则增加了高血压肾病的发病风险。
基础病史相关
糖尿病病史: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发生高血压肾病的几率显著增加。这是因为糖尿病会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脏的肾小球基底膜等结构,同时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压力升高,两者协同作用加速了肾脏病变的进展。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高血压肾病的患病率比单纯高血压或单纯糖尿病的患者高出数倍。
高脂血症病史:高脂血症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使肾脏缺血缺氧,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并且加重肾脏的损伤。高脂血症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血液黏稠度增加等情况,这也会对肾脏血管的血流产生不利影响,长期如此容易引发高血压肾病。例如,高脂血症患者中,高血压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