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会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吗
2型糖尿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损伤视网膜微血管,病程长、年龄大、血糖控制不佳、合并其他代谢病者易患)和糖尿病肾病(高血糖致肾小球硬化,年龄大、血糖控制差、合并高血压者易患);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伴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男性、绝经后女性、生活方式不良、病史不佳者易患)和外周血管病变(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致下肢缺血,年龄大、控制不良、长期吸烟者易患);神经病变如周围神经病变(高血糖致神经纤维代谢紊乱等,病程长、控制不佳、合并其他并发症者易患)和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受累影响多系统功能,病程长、控制不良、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者易患)。
一、微血管并发症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发生机制: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的微血管,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视网膜病变。研究表明,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例如,在一些长期随访的队列研究中发现,患病10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病程较长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生活方式上,吸烟、血糖控制不佳等会增加患病风险;病史方面,本身合并高血压等其他代谢性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也会增高。
2.糖尿病肾病:
发生机制:高血糖引起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和高滤过,逐渐导致肾小球硬化。早期可能仅有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会发展为大量白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多项临床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对更易出现糖尿病肾病;长期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如糖化血红蛋白持续高于目标值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几率显著增加;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压升高会加重肾脏血管的损伤,从而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二、大血管并发症
1.心血管疾病:
发生机制: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冠心病,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也会使脑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影响因素:性别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但女性在绝经后风险也会显著上升;生活方式中,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都会加重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病史方面,长期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极大增加。
2.外周血管病变:
发生机制:下肢等外周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闭塞,引起下肢缺血,出现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肢体坏疽。临床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加。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风险更高;血糖、血脂、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外周血管病变发生的概率明显升高;长期吸烟的2型糖尿病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外周血管病变的发展。
三、神经病变
1.周围神经病变:
发生机制:高血糖引起神经纤维的代谢紊乱、缺血缺氧等,导致周围神经受损。主要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多项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血糖控制不佳的时间越长,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合并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
2.自主神经病变:
发生机制:自主神经受累可影响心血管、消化、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功能。例如,影响心血管系统可导致静息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影响消化系统可引起胃排空延迟、便秘或腹泻等;影响泌尿系统可出现尿失禁、尿潴留等。临床观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影响因素: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高;血糖长期控制不良的患者,自主神经病变更容易发生;同时,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