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吃激素药的副作用有哪些
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激素会带来多方面问题,包括骨质疏松(激素影响钙代谢、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致骨量丢失等)、感染风险增加(抑制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致易遭病原体侵袭)、代谢紊乱(血糖升高、血脂异常,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消化道问题(刺激胃酸等致胃炎等,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内分泌紊乱(影响相关轴致库欣综合征样表现等,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
一、骨质疏松
1.相关机制:激素会影响钙的代谢,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促进破骨细胞活化,导致骨量丢失,增加骨质疏松发生风险。长期使用激素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骨密度会降低。
2.年龄因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生长对钙需求大,使用激素后骨质疏松风险更高,可能影响骨骼正常生长发育;老年人本身骨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使用激素后骨质疏松相关问题更突出。
3.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使用激素后,因骨质疏松风险增加,更易发生骨折等情况,而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可一定程度缓解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风险。
4.病史:本身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可能存在营养代谢等方面的基础问题,使用激素后骨质疏松相关问题会更复杂,需要密切关注骨健康状况。
二、感染风险增加
1.相关机制:激素会抑制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遭受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侵袭。比如长期使用激素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2.年龄因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使用激素后感染风险较成人更高,且儿童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衰退,使用激素后感染后恢复能力差,感染相关并发症风险增加。
3.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拥挤、接触感染源机会多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使用激素时,感染风险进一步升高,应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
4.病史: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弱,使用激素后感染风险叠加,需要加强感染防控措施,如注意个人卫生、定期监测感染相关指标等。
三、代谢紊乱
1.相关机制
血糖升高:激素可促进糖原异生,减少葡萄糖利用,导致血糖升高,可能引发类固醇性糖尿病。
血脂异常:激素会影响脂质代谢,使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风险。
2.年龄因素:儿童使用激素后代谢紊乱相关问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如血糖、血脂异常可能干扰正常的能量代谢和营养状况;老年人本身代谢功能减退,使用激素后代谢紊乱更易导致严重后果,如高血糖可能加重肾脏负担等。
3.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使用激素时,代谢紊乱情况会更严重,应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缺乏运动的患者代谢紊乱风险也会增加,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糖脂代谢。
4.病史:本身有代谢相关基础疾病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激素后代谢紊乱问题更为复杂,需要密切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四、消化道问题
1.相关机制:激素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胃出血等消化道问题。
2.年龄因素:儿童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使用激素后消化道不良反应可能更明显,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会影响营养摄入;老年人胃肠道黏膜萎缩,使用激素后消化道溃疡等风险更高。
3.生活方式: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使用激素时,消化道问题会加重,应劝导患者戒烟限酒,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4.病史:有消化道基础疾病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激素后消化道问题复发或加重的风险增加,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消化道症状,必要时采取保护胃黏膜等措施。
五、内分泌紊乱
1.相关机制:激素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性腺轴等,导致库欣综合征样表现(如满月脸、水牛背等)、月经紊乱、性功能障碍等。
2.年龄因素:儿童使用激素后内分泌紊乱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育龄期女性使用激素后月经紊乱等问题可能影响生育相关内分泌功能;老年人内分泌紊乱可能导致一系列身体机能的改变。
3.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激素导致的内分泌紊乱情况,应建议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减轻精神压力。
4.病史:有内分泌基础疾病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激素后内分泌紊乱问题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评估并调整治疗方案,密切监测内分泌相关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