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怎样运动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柔韧性训练(如瑜伽、静态拉伸)、力量训练(如核心肌群训练、哑铃训练),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中监测身体状况,运动后要适当放松,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相关事宜。
一、有氧运动
1.游泳:游泳是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非常适合的运动方式。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关节的负重,使脊柱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得到活动,有助于维持脊柱的灵活性和伸展性。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游泳锻炼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脊柱功能和关节活动度能得到较好的维持,心肺功能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游泳,每次30-60分钟,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进行游泳时要注意安全,在成人监护下进行;老年患者要选择水温适宜、安全的泳池环境。
2.快走:快走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快走时身体的重心交替转移,能带动脊柱和髋关节等部位的活动,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功能。快走的速度一般以自我感觉稍喘但仍能持续交流为宜,开始时每次快走时间可从15-2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30-40分钟,每周进行3-5次。不同性别患者在快走时需注意根据自身身体条件调整速度和距离,女性患者若有生理期等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对于有一定病史的患者,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二、柔韧性训练
1.瑜伽:瑜伽中的一些体式有助于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柔韧性。例如猫牛式可以伸展脊柱,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下犬式能拉伸腿部后侧和背部肌肉,对脊柱和髋关节的柔韧性提升有帮助。建议患者在专业瑜伽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瑜伽练习,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60分钟。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瑜伽体式时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柔韧性情况选择合适的体式,避免过度拉伸造成损伤。老年患者在做瑜伽时动作要更缓慢、轻柔,儿童患者则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选择适合儿童的简单瑜伽体式。
2.静态拉伸: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静态拉伸动作,如站立位伸展脊柱,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向上伸直,然后尽量向上拉伸身体,保持15-30秒,重复3-5次;坐位体前屈拉伸,坐在椅子上,双腿伸直,身体向前弯曲,尽量触摸脚尖,保持一定时间后放松。静态拉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每次每个动作可重复3-5组,每组保持相应时间。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的患者,可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静态拉伸来缓解脊柱的僵硬。
三、力量训练
1.核心肌群训练:核心肌群包括腹部、腰部和背部的肌肉,强化核心肌群有助于稳定脊柱。例如平板支撑是一种有效的核心肌群训练动作,患者可以从短时间开始,如每次坚持10-20秒,逐渐增加到每次30-60秒,每天可进行3-5组。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由于骨骼肌肉发育尚未完全,不适合进行高强度的平板支撑训练;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体力情况调整平板支撑的难度和时间。有一定病史的患者在进行核心肌群训练时要注意避免脊柱过度受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哑铃训练(轻量级):对于成年患者,可以进行轻量级的哑铃训练来增强上肢和肩部的肌肉力量。例如手持哑铃进行肩部前平举、侧平举等动作,每组进行10-15次,每次进行2-3组。选择合适重量的哑铃很重要,要以自身能够轻松完成且不引起疼痛为标准。女性患者在选择哑铃重量时要考虑自身力量情况,避免因重量过重导致受伤;男性患者若有不同的病史情况,如关节损伤史等,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和重量。
四、运动注意事项
1.运动前准备:运动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快走5-10分钟、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等,以提高身体的温度,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的患者热身时间和方式可适当调整,儿童患者热身要更温和,老年患者热身动作要缓慢。
2.运动中监测: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自身身体状况,如出现疼痛加剧、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曾经有过关节严重损伤的患者,更要密切关注运动中的身体反应。
3.运动后放松: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进行5-10分钟的慢走放松,然后进行简单的肌肉拉伸,帮助身体恢复,缓解肌肉疲劳。不同性别的患者在运动后放松时可根据自身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放松方式,女性患者若有生理期等特殊情况,放松时要注意保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