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引起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发病受遗传、肥胖、生活方式、年龄及其他如高血压、血脂异常、某些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占比40%-70%,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易致胰岛素抵抗引发该病,缺乏体力活动、不合理饮食结构是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年龄增长使发病风险升高,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与2型糖尿病相互影响增加患病风险。
一、遗传因素
1.家族遗传倾向: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那么亲属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所占比例约为40%-70%。例如,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2型糖尿病,另一方患该病的概率较高,这充分体现了遗传因素的重要作用。从基因层面来看,多个基因的变异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的作用以及葡萄糖的代谢等过程,从而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不同种族的人群由于基因差异,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有所不同,比如某些特定基因变异在亚裔人群中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更为显著。
二、肥胖因素
1.肥胖与胰岛素抵抗: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腹部脂肪堆积过多)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当人体肥胖时,脂肪细胞分泌的一些脂肪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等)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使得胰岛素不能有效地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胰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长期如此,胰腺的β细胞功能会逐渐受损,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2型糖尿病。一般来说,体重指数(BMI)≥24kg/m2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高于BMI正常(18.5-23.9kg/m2)的人群。而且,随着体重的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升高。例如,BMI在24-27.9kg/m2的超重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体重人群高;BMI≥28kg/m2的肥胖人群,风险则更高。
三、生活方式因素
1.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体力活动不足会导致机体的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的能量容易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进而引起肥胖,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风险。同时,缺乏运动还会使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影响血糖的正常代谢。研究发现,与每周规律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的人群相比,缺乏体力活动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例如,每天久坐时间超过8小时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明显高于久坐时间较短的人群。
2.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重要生活方式因素之一。过多摄入精制谷物、甜食、油炸食品等,会使血糖迅速升高,加重胰腺β细胞的负担。长期高糖饮食还会导致血糖波动过大,损伤胰岛细胞功能。例如,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会使血糖水平持续处于较高状态,久而久之容易引发2型糖尿病。另外,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也会影响肠道对血糖的调节,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控制血糖。
四、年龄因素
1.年龄增长与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功能会逐渐衰退。胰腺的β细胞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同时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降低。老年人的运动量通常相对减少,新陈代谢减缓,更容易出现肥胖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使得老年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逐渐升高,60-70岁是2型糖尿病的高发年龄段。例如,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而且,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会相应升高,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威胁。
五、其他因素
1.高血压与血脂异常: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往往与2型糖尿病同时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影响胰腺等器官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研究显示,合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单纯患有其中一种疾病的人群更高。例如,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其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数倍。此外,一些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的人群,也可能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