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锻炼康复方法有哪些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进行有氧运动、柔韧性训练和力量训练。游泳、慢跑是适宜的有氧运动;脊柱伸展、髋关节柔韧性训练属于柔韧性训练;平板支撑、靠墙静蹲是力量训练方式,不同患者需根据自身病情、年龄等调整训练方式和强度,急性发作期需注意避免某些训练。
一、有氧运动
1.游泳:是强直性脊柱炎非常适宜的锻炼方式。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重量对脊柱和关节的压力,使患者在运动时肌肉能更轻松地活动。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游泳锻炼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脊柱的活动度、心肺功能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例如,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60分钟的游泳运动,有助于维持脊柱的灵活性和胸廓的活动范围,对缓解疼痛、改善身体功能有积极作用。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游泳都是相对温和且有效的锻炼方式,尤其适合那些关节活动受限但希望进行全身性运动的患者,因为水的浮力能降低运动时的关节负荷,减少对病变关节的进一步损伤风险。
2.慢跑:也是一种可行的有氧运动。适当的慢跑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整体健康有好处。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调整慢跑的强度和时间。一般建议从较短的距离和较慢的速度开始,逐渐增加。比如初始可以每周进行2次,每次慢跑10-15分钟,然后根据身体的适应情况逐步延长时间和增加距离。对于年龄较大或体质较弱的患者,要适当降低慢跑的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导致病情加重;而年轻且病情控制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但也需注意不要超出身体的耐受范围。
二、柔韧性训练
1.脊柱伸展运动:患者可采取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向上伸直,然后尽量向后伸展脊柱,保持10-15秒,重复5-10次。也可以在仰卧位时,双腿弯曲,双手抱住一侧膝关节,尽量将膝关节拉向胸部,保持15-20秒,然后换另一侧,重复3-5次。这种柔韧性训练有助于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增加脊柱的活动范围。对于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如病史较长导致脊柱活动度明显受限的患者,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逐步进行,避免因过度伸展造成损伤;而病史较短、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相对自主地进行练习,但也需注意动作的缓慢和适度。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脊柱伸展运动时,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调整力度,比如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要避免过度用力的伸展动作。
2.髋关节柔韧性训练:仰卧位,一侧腿伸直,另一侧腿屈膝,将屈膝腿的脚放在伸直腿的大腿上,然后用双手抱住屈膝的大腿,尽量将大腿向胸部拉近,保持15-20秒,然后换另一侧,重复3-5次。髋关节柔韧性训练对于维持髋关节的正常功能很重要,有助于患者保持正常的行走等日常活动能力。对于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结构的特点,在进行髋关节柔韧性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动作的温和,避免因髋关节周围肌肉等组织的特殊性造成损伤;年龄较大的患者在进行该训练时,要缓慢进行,防止因关节退变等因素导致受伤。
三、力量训练
1.核心肌群训练:平板支撑是一种有效的核心肌群训练方法。患者呈俯卧位,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保持30-60秒为一组,每次进行3-5组。核心肌群的强壮有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轻脊柱的压力。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比如长期久坐的患者,通过核心肌群训练可以改善因久坐导致的核心肌群力量不足问题,从而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但对于病情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要避免进行平板支撑等力量训练,以免加重炎症和疼痛;而病情稳定期的患者可以适当进行,同时要根据自身的力量情况逐渐增加平板支撑的时间和组数。
2.下肢力量训练:靠墙静蹲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下肢力量训练方法。患者背部靠墙,双脚与肩同宽,慢慢下蹲,使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地面垂直,保持这个姿势30-60秒为一组,每次进行3-5组。下肢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髋关节、膝关节等下肢关节的稳定性,对于维持患者的行走能力等非常重要。对于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如病史较长导致下肢肌肉萎缩的患者,在进行下肢力量训练时要循序渐进,从较短的保持时间和较小的难度开始,逐步增加强度;而年轻且病情控制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加大训练强度,但也要注意不要超出身体的承受能力。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骨骼肌肉系统还在发育中,一般不建议过早进行这种下肢力量的过度训练,以免影响正常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