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有什么症状
急性胃肠炎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还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脱水表现,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特殊生活方式人群症状有特点,需与霍乱、细菌性痢疾、胃肠型感冒等鉴别,霍乱有米泔水样便等特点,细菌性痢疾有脓血便等表现,胃肠型感冒有上呼吸道症状。
一、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
(一)消化道症状
1.恶心呕吐:多为突然发作,可在进食后不久出现,是由于胃肠道受到刺激,导致胃蠕动紊乱,胃内容物向上反流引起。例如,感染性急性胃肠炎患者常因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刺激胃肠道,引发频繁的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
2.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为脐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胃肠道黏膜及神经,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或黏膜炎症反应所致。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腹痛特点可能略有差异,如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炎症较重时腹痛可能更明显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3.腹泻:是急性胃肠炎常见且重要的症状。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等。腹泻的发生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分泌增加、吸收功能障碍,肠道蠕动加快。例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腹泻症状可能相对较频繁,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大便多为稀水样。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不同程度升高,一般为低热至中度发热,少数严重感染的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病原体及其毒素作为致热原,刺激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例如,细菌性痢疾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往往伴有较高的发热,同时可能伴有寒战等表现。
2.脱水表现:严重腹泻和呕吐可导致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从而出现脱水症状。轻度脱水时可能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中度脱水可出现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凹陷、乏力等;重度脱水则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尿量极少甚至无尿等,若不及时纠正可能危及生命。这是因为机体失水过多,导致体液量不足,影响血液循环和各器官的正常灌注。
二、不同人群急性胃肠炎症状的特点
(一)儿童
儿童急性胃肠炎时,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由于儿童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且免疫系统相对较弱,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例如,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腹泻,导致快速脱水,因为儿童的体液总量相对较少,水分丢失后更容易出现脱水相关的一系列表现,如前囟凹陷、哭闹无泪等。同时,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时体温波动可能较大,而且由于胃肠道不适,儿童可能出现拒食、烦躁不安等表现更为突出。
(二)老年人
老年人急性胃肠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一方面,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减退,腹泻、呕吐等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机体反应能力较差,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不明显,而更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表现为精神萎靡、乏力、心律失常等。此外,老年人往往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急性胃肠炎可能会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需要特别关注。
(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1.长期饮酒者:长期饮酒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发生急性胃肠炎时,腹痛、腹泻等症状可能更为顽固,且恢复相对较慢。因为酒精会刺激胃肠道黏膜,破坏黏膜屏障,影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2.饮食不规律者:这类人群胃肠道的正常节律被打乱,发生急性胃肠炎时,症状可能更易反复。例如,经常暴饮暴食或饥一顿饱一顿的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不稳定,在受到病原体侵袭时,更容易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和全身不适。
三、与其他类似疾病症状的鉴别
(一)霍乱
霍乱患者也会出现剧烈的腹泻和呕吐,但霍乱的腹泻多为米泔水样便,量很大,脱水症状往往更为迅速和严重,且有特定的流行病史,病原体主要是霍乱弧菌,通过粪便培养等可以明确诊断,而急性胃肠炎一般无这种典型的米泔水样便及如此迅猛的脱水表现。
(二)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主要表现为脓血便、里急后重(有频繁的便意,但排便量少),腹痛多为左下腹疼痛,而急性胃肠炎的腹痛部位不固定,一般无脓血便,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等可帮助鉴别。
(三)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除了有消化道症状外,还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咳嗽、流涕、鼻塞等,而急性胃肠炎主要以纯粹的消化道症状为主,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可通过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进行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