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怎么判断肾损伤
肾损伤在儿童中的表现、检查及特殊注意事项如下:症状表现有疼痛(腰部或腹部,可放射)、血尿(肉眼或镜下,程度与损伤不一定成正比)、腰腹部肿块(因血液和尿液外渗积聚形成)、休克(严重损伤致大量出血引起);体格检查包括腰部压痛及叩击痛、观察腹部体征;辅助检查有尿常规(查血尿及其他成分)、血常规(了解失血和感染情况)、肾功能检查(评估肾功能)、超声(初步筛查肾损伤情况)、CT(重要诊断方法,指导治疗方案)、静脉尿路造影(了解肾脏功能及肾盂输尿管形态,但使用相对减少);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肾脏因自身特点更易受伤且表述能力有限需家长关注异常,有肾脏基础疾病儿童受伤风险更高且病情复杂,检查治疗要更全面细致。
一、症状表现
1.疼痛:肾损伤常导致腰部或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仅感到腰部酸胀不适,重者则呈剧痛,且疼痛可向同侧下腹部、腹股沟或会阴部放射。这是由于肾脏实质受损、包膜下血肿刺激包膜或血液渗入腹膜后间隙刺激周围神经所致。如果孩子受伤后诉说上述部位疼痛,需警惕肾损伤可能。
2.血尿:多数肾损伤患者会出现血尿,可为肉眼血尿,即尿液呈洗肉水样、浓茶色或鲜红色;也可能为镜下血尿,需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但需注意,血尿程度不一定与肾损伤严重程度成正比。有时肾蒂血管断裂、肾盂广泛裂伤、输尿管断裂或被血块堵塞时,可能无血尿表现。
3.腰腹部肿块:肾损伤后,血液和尿液外渗积聚在肾周组织,可形成肿块。一般在伤侧腰腹部可触及边界不清、质地较硬的肿块,且肿块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这提示肾周血肿或尿外渗在进展,需及时处理。
4.休克:严重肾损伤,尤其是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时,可导致大量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孩子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症状。若出现休克表现,说明病情危急,需立即抢救。
二、体格检查
1.腰部压痛及叩击痛:医生会轻柔地对孩子双侧腰部进行触诊,若肾损伤,伤侧腰部会有明显压痛。同时,医生用左手掌平放在孩子腰部,右手握拳以轻到中度力量叩击左手背,若伤侧肾区出现明显疼痛加剧,提示肾损伤可能。这种检查方法有助于初步判断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
2.腹部体征:观察腹部是否有膨隆,若存在肾周血肿或尿液外渗,可能导致腹部膨隆。触诊腹部时,检查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若有,可能提示肾损伤导致尿液或血液渗入腹腔,引起腹膜刺激征。
三、辅助检查
1.尿常规:可明确是否存在血尿,了解尿中红细胞、白细胞及其他成分情况。镜下血尿是诊断肾损伤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若尿中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合并泌尿系统感染,这在肾损伤后因尿液外渗等原因较易发生。
2.血常规:可监测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了解是否有失血情况。若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进行性下降,提示有持续出血,肾损伤可能较严重。此外,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帮助判断有无感染存在。
3.肾功能检查: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肾损伤严重时,这些指标可能会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但需注意,早期肾功能指标可能正常,需动态观察。
4.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初步判断肾脏形态、大小、有无肾周血肿及尿外渗等情况。对肾实质损伤的部位、程度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肾损伤的初步筛查方法。
5.CT检查:是诊断肾损伤的重要方法,能清晰显示肾实质损伤程度、范围,以及肾周血肿、尿外渗等情况。还可发现其他合并的腹部脏器损伤,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静脉尿路造影(IVU):可了解双侧肾脏功能及肾盂、输尿管形态。若肾损伤导致肾盂、肾盏变形、移位或造影剂外溢等,可明确损伤部位和程度。但由于其为有创检查,且目前CT检查应用广泛,IVU的使用相对减少。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肾脏相对较大,位置较低,周围脂肪组织较少,受到外力打击时更易受伤。且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等不适症状,家长需格外关注孩子受伤后的异常表现,如哭闹不止、不愿活动腰部等。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必要时可在适当镇静下进行检查,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2.有肾脏基础疾病儿童:如患有先天性肾发育异常(如马蹄肾、重复肾等)、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孩子,肾脏本身结构或功能存在异常,受伤后肾损伤的风险更高,且损伤后的病情可能更复杂。对于这类孩子,受伤后应更加重视,检查要全面细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