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典型表现有哪些
肾盂肾炎有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实验室检查有尿常规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尿细菌学检查细菌培养阳性、尿细菌定量培养有意义;影像学检查超声有肾脏形态改变、肾盂肾盏异常,静脉肾盂造影有肾盏变形
一、症状表现
1.泌尿系统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这是比较常见的症状,由于肾盂肾炎导致泌尿系统受到炎症刺激,使得膀胱和尿道的敏感性增加,患者会频繁产生尿意,且排尿时有急迫感和疼痛感。在儿童群体中,可能表现为不自主地频繁排尿、夜间遗尿等情况,这与儿童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炎症刺激更易影响排尿控制有关;对于成年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尿道短而宽,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此类症状。
腰痛:多为腰部隐痛或酸痛,疼痛部位多在单侧或双侧腰部。这是因为肾脏发生炎症时,肾包膜受到牵拉,或者炎症波及周围组织引起。一般来说,慢性肾盂肾炎的腰痛症状相对不是非常剧烈,但会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在劳累、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可能加重。
2.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可在37.5℃-38℃左右,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中度发热甚至高热。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全身性反应,由于肾脏感染,致热物质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在儿童中,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可能相对更易波动,且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因为儿童高热可能引发惊厥等不良事件;对于老年患者,发热可能不典型,需注意与其他基础疾病引起的发热相鉴别。
乏力、食欲不振: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没有力气,同时食欲下降,不想进食。这是因为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并且影响了胃肠道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不良。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的乏力和食欲不振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注意合理安排休息和饮食来改善机体状况。
二、实验室检查异常表现
1.尿常规
白细胞尿:镜检尿沉渣中白细胞数增多,通常超过5个/高倍视野。这是因为炎症导致泌尿系统黏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从而使尿液中白细胞增多。在女性患者中,由于阴道分泌物等可能会影响尿常规结果的判断,需要注意留取清洁中段尿以提高准确性;对于儿童患者,留取标本相对困难,需要医护人员有更熟练的操作技巧来获取准确的标本。
血尿:部分患者可出现镜下血尿,少数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血尿的产生是由于炎症损伤了泌尿系统的血管,导致红细胞渗出。在病情活动期,血尿可能相对明显,而在缓解期可能转为镜下血尿。
蛋白尿:一般为少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小于1g。这是因为肾小球受到炎症影响,滤过膜的通透性轻度增加,导致蛋白质漏出。但如果蛋白尿较多,需要警惕是否合并了其他肾脏病变。
2.尿细菌学检查
细菌培养阳性: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等常见病原菌。通过细菌培养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留取标本时,严格的无菌操作非常重要,以避免标本污染影响结果判断。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留取尿液标本时更要注意防止导尿管相关感染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尿细菌定量培养:通常认为菌落计数≥10CFU/ml为有意义的细菌尿,提示存在尿路感染。但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者,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三、影像学检查异常表现
1.超声检查
肾脏形态改变: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肾脏可能出现双侧或单侧体积缩小,表面不光滑,呈凹凸不平状。这是由于肾脏反复炎症损伤,导致肾组织纤维化、瘢痕形成,进而引起肾脏结构的改变。超声检查可以初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情况,对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在儿童患者中,超声检查相对无创,可作为常规的筛查手段,但需要注意儿童肾脏的正常大小范围与成人不同,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等因素进行判断。
肾盂肾盏异常:可能出现肾盂肾盏变形、扩张等情况。这是因为炎症导致肾盂肾盏黏膜破坏、纤维组织增生,影响了尿液的正常引流,从而出现结构上的异常改变。
2.静脉肾盂造影(IVP)
肾盏变形:可见肾盏边缘不整齐,呈杵状或球拍状等改变。这是慢性肾盂肾炎较具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之一,由于肾脏实质瘢痕形成,牵拉肾盏导致其形态改变。在病情较轻时,可能肾盏变形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变形会逐渐加重。对于老年患者,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时需要考虑其肾功能情况,因为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要评估患者的耐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