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化检查中电解质方面血清钠、氯常降低,钾可正常或升高;血糖常降低。激素水平测定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常降低且昼夜节律消失,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ACTH水平明显升高,继发性者正常或降低。ACTH兴奋试验可明确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及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其他检查中血常规可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等改变,肾上腺CT或MRI检查可辅助诊断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病因,如结核性可见钙化灶,自身免疫性可萎缩
一、血液生化检查
1.电解质:
血清钠、氯水平常降低,血清钾可正常或升高,这是因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醛固酮分泌不足,影响电解质的代谢平衡。在儿童中,若患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电解质的异常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水电解质平衡,需要密切监测。对于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史的患者,电解质的监测尤为重要,因为电解质紊乱可能会诱发危象等严重情况。
血钠一般低于135mmol/L,血氯低于95mmol/L,血钾可高于5.5mmol/L(在成人中)。
2.血糖:
血糖常降低,这是由于糖皮质激素缺乏,糖异生作用减弱。在儿童患者中,血糖降低可能影响其能量供应,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对于患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儿童,需要关注其血糖情况,及时发现低血糖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成年患者若血糖持续降低,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二、激素水平测定
1.血浆皮质醇测定:
血浆皮质醇水平常降低,而且昼夜节律消失,一般在早晨8时和下午4时分别采血测定,正常成年人早晨8时血浆皮质醇浓度为138-690nmol/L,下午4时为69-345nmol/L,而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这两个时间点的血浆皮质醇均低于正常范围。在儿童中,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血浆皮质醇范围不同,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进行准确判断。对于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史的患者,定期监测血浆皮质醇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ACTH水平明显升高,常高于55pmol/L(正常范围为0-10pmol/L),这是因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负反馈调节消失,促ACTH分泌增加。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ACTH水平正常或降低,是由于垂体或下丘脑病变导致ACTH分泌减少。在诊断时,通过测定ACTH水平可以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对于儿童患者,若考虑为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测定ACTH水平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三、ACTH兴奋试验
1.方法:
静脉注射ACTH25U,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60分钟测定血浆皮质醇。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注射ACTH后血浆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升高或升高不明显,而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注射ACTH后血浆皮质醇可逐渐升高。在进行ACTH兴奋试验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基础情况,对于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的患者要谨慎操作。儿童患者进行该试验时,要根据其体重等情况准确计算药物剂量,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意义:
通过ACTH兴奋试验可以进一步明确肾上腺皮质的储备功能,辅助诊断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并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例如,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肾上腺皮质本身病变,对ACTH刺激无反应或反应低下;而继发性患者是由于垂体或下丘脑病变导致ACTH分泌不足,给予ACTH刺激后,肾上腺皮质可逐渐恢复功能,血浆皮质醇水平逐渐升高。
四、其他检查
1.血常规:
可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分类示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在儿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中,血常规的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其免疫功能和血液系统的正常状态,需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感染风险等情况。成年患者出现这些血常规改变时,也需要综合评估其健康状况,因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等可能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导致的免疫调节异常有关。
2.影像学检查:
肾上腺CT或MRI检查: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若为结核性者,肾上腺区可见钙化灶;自身免疫性者,肾上腺可萎缩。对于儿童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采用合适的检查方法和参数。成年患者通过肾上腺影像学检查可以辅助诊断病因,如是否为结核等因素导致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