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四期治疗
糖尿病肾病四期需从血糖、血压、饮食、并发症防治及特殊人群等方面进行管理,血糖控制目标依个体调整,选合适降糖药;血压目标为130/80mmHg以下,选ACEI或ARB类降压药;饮食要优质低蛋白、合理碳水和脂肪摄入;防治贫血、骨代谢异常等并发症;老年、儿童、妊娠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血糖控制
1.目标设定:对于糖尿病肾病四期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左右,但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如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至8%左右,以降低低血糖风险等。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7%)能使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减少约30%-50%。
2.降糖药物选择:优先选择不增加肾脏负担且能有效降糖的药物,如二甲双胍,若患者肾功能轻度受损(肾小球滤过率≥45ml/min/1.73m2)仍可使用,但当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1.73m2时应避免使用;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胰岛素,包括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等,通过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等方式控制血糖,胰岛素不经过肾脏代谢,对肾脏负担较小。
二、血压管理
1.目标设定: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合并大量蛋白尿(尿蛋白>1g/d)的患者,可将血压进一步控制在125/75mmHg左右,但需注意避免血压过低导致肾灌注不足。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如雷米普利在糖尿病肾病研究(REIN)等显示,严格控制血压可显著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使肾功能下降速度减慢约50%左右。
2.降压药物选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贝那普利、氯沙坦等,这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通过扩张出球小动脉,减少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从而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但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钾及肾功能变化,当血肌酐升高超过基础值30%时需谨慎使用,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三、饮食治疗
1.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体重,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牛奶等占蛋白质摄入的50%以上。研究发现,限制蛋白质摄入可减少肾小球高滤过,延缓肾小球硬化,一项为期5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优质低蛋白饮食可使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恶化的风险降低约40%。
2.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摄入: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脂肪摄入中,饱和脂肪酸应少于总热量的10%,胆固醇摄入少于300mg/d,可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橄榄油、深海鱼油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
四、并发症防治
1.贫血防治:糖尿病肾病四期患者常合并贫血,与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有关。可根据血红蛋白水平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同时补充铁剂等,如静脉或口服补充铁剂,使血红蛋白维持在110-130g/L左右,但需注意监测铁代谢指标及血红蛋白变化。
2.骨代谢异常防治:患者易出现骨代谢异常,如肾性骨病,可通过检测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给予活性维生素D制剂,如骨化三醇等,调节钙磷代谢,预防骨痛、骨折等并发症。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肾病四期患者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在选择降糖、降压药物时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血糖、血压及肝肾功能变化,避免因药物蓄积导致低血糖、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同时,老年患者对饮食限制的耐受性较差,需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进行蛋白质等的限制,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
2.儿童患者:儿童糖尿病肾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需更加谨慎。降糖药物的选择需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胰岛素是主要的降糖药物,需根据血糖情况精确调整剂量。血压管理同样重要,降压药物的选择需兼顾儿童的耐受性及生长发育影响,饮食治疗需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儿童生长,蛋白质摄入需在满足生长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限制。
3.妊娠糖尿病肾病患者:妊娠期间糖尿病肾病四期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糖、血压及肾功能,血糖控制需更加严格,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但要避免过度降糖导致低血糖。降压药物选择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甲基多巴等。饮食治疗需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同时控制蛋白质等的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