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治疗方法
糖尿病肾病需从血糖控制(根据情况用二甲双胍或胰岛素)、血压管理(用ACEI/ARB类药物并监测指标)、饮食治疗(按肾功能调蛋白质、限盐分、合理摄入碳水和脂肪)、生活方式调整(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并发症防治(处理血脂异常、贫血等)以及特殊人群(老年、儿童、妊娠患者)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维护患者健康。
一、血糖控制
1.二甲双胍: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二甲双胍是常用药物之一,其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机制发挥作用,多项研究显示它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可降低尿蛋白排泄等。但需注意,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1.73m2)时应避免使用。
2.胰岛素:1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或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围手术期等)时需使用胰岛素。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且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调整剂量,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来合理使用。
二、血压管理
1.ACEI/ARB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降压药物。这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通过降低肾小球内高压、减少尿蛋白等发挥肾脏保护作用。例如,贝那普利等ACEI药物以及氯沙坦等ARB药物,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它们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但在使用时需监测血肌酐、血钾等指标,血肌酐升高超过基础值30%-50%时需谨慎,高血钾患者禁用。
三、饮食治疗
1.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0.8-1.0g;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需进一步减少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因为植物蛋白含非必需氨基酸较多,会加重肾脏负担。
2.盐分摄入:限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5g以内,减少高血压和水肿的发生风险,因为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肾脏负担并升高血压。
3.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杂粮等,避免高糖食物;脂肪摄入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橄榄油、鱼油等,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肾脏血液供应。
四、生活方式调整
1.运动: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进行适当运动。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体重,对血糖、血压控制及肾脏功能维护有积极作用。例如,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快走;而年龄较大或身体较弱的患者可选择慢走等轻度运动方式。
2.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血管损伤,影响肾脏血流,加重糖尿病肾病病情,所以糖尿病肾病患者必须戒烟。过量饮酒也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因此需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五、并发症防治
1.血脂异常:若存在血脂异常,可根据情况使用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但需注意药物对肾脏的影响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同时,通过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来辅助控制血脂,如前面提到的饮食中控制脂肪摄入等。
2.贫血:糖尿病肾病患者易出现贫血,可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患者的一般状况,如是否存在其他影响贫血治疗的因素等。
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更加谨慎。在药物选择上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更小的药物,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变化,如血糖、血压、肝肾功能、血钾等。饮食调整要更注重易消化、营养均衡,运动要选择更温和的方式,避免因运动过度导致身体不适。
2.儿童糖尿病肾病:儿童糖尿病肾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特别重视。治疗时要严格控制血糖,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满足儿童生长需求的同时进行合理的蛋白质等限制,运动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且有利于生长发育,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指标、肾功能等。
3.妊娠糖尿病肾病患者:妊娠期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需兼顾胎儿和母亲的健康。血糖控制要更加严格但又要避免低血糖等情况,药物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饮食调整要满足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同时密切监测母婴的各项指标,如孕妇的血压、肾功能、血糖,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