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
低钾血症的引发原因包括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和钾分布异常。摄入不足有一般人群长期禁食少食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因相关情况致钾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包括胃肠道丢失(一般人群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因不同情况致胃肠钾丢失过多)和肾脏丢失(一般人群应用排钾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因自身特点易致肾脏钾丢失);钾分布异常有一般人群碱中毒、过量使用胰岛素、周期性瘫痪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因自身状况易出现钾分布异常致低钾血症
一、摄入不足
(一)一般人群
长期禁食、少食,比如一些因疾病原因长时间不能正常进食固体食物的患者,每日摄入的钾量不足生理需要量(正常成人每日需钾约2-3g),就会逐渐引起低钾血症。例如,某些消化道疾病导致患者长时间不能经口摄入足够营养物质时,钾的摄入就会明显减少。
(二)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包括钾的需求相对较高,如果儿童存在喂养不当等情况,如长期挑食、厌食,就容易出现钾摄入不足。比如一些幼儿因家长没有合理安排饮食,只给孩子吃一些低钾的食物,就可能引发低钾血症。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食欲减退等情况,若饮食结构不合理,也较易出现钾摄入不足的情况,再加上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钾的调节能力可能也会有所下降。
二、丢失过多
(一)胃肠道丢失
一般人群: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及肠瘘等,会使钾从胃肠道丢失过多。例如,急性胃肠炎患者频繁呕吐和腹泻,大量的消化液丢失,其中含有丰富的钾,从而导致钾丢失过多引发低钾血症。据相关研究,剧烈呕吐1天丢失的钾量可能达到100-200mmol。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发生呕吐、腹泻等情况时更易出现钾丢失过多。比如儿童患轮状病毒肠炎时,频繁的腹泻会导致大量钾随粪便排出,若不及时补充,很容易引起低钾血症,而且儿童对钾丢失的耐受性相对较差。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胃肠道功能有所减退,若患有胃肠道疾病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钾丢失更易引发低钾血症,同时老年人肾脏保钾功能也可能下降,进一步加重钾丢失后的低钾情况。
(二)肾脏丢失
一般人群:
应用排钾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这些利尿剂会抑制肾脏髓袢升支粗段对氯和钠的重吸收,使钾的排泄增加。长期或大量使用这类利尿剂的患者,若不注意补钾,就容易发生低钾血症。例如,一些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氢氯噻嗪降压,若未同时补充钾,就可能出现低钾情况。
肾小管性酸中毒: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时,远端肾小管泌氢障碍,钾离子分泌增加;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时,碳酸氢根重吸收障碍,钠-钾交换增加,钾丢失增多,从而导致低钾血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使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过多的醛固酮会导致肾脏排钾增加,引起低钾血症。相关研究显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约有90%存在低钾血症。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肾小管功能相对不完善,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如使用某些药物等更易出现肾脏钾丢失。比如儿童因感染等原因使用了具有肾性排钾作用的药物,若未密切监测钾水平,就容易发生低钾血症。
老年人:老年人肾脏功能逐渐减退,肾脏对钾的调节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可能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使用一些可能影响钾代谢的药物,增加了肾脏失钾引发低钾血症的风险。
三、钾分布异常
(一)一般人群
碱中毒:碱中毒时细胞外液氢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内氢离子向细胞外转移,同时细胞外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导致血钾降低。例如,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时,都可能出现钾分布异常导致的低钾血症。
过量使用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也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当过量使用胰岛素时,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剂量过大,会使血钾降低。一般每使用1U胰岛素,大约会使3mmol钾进入细胞内。
周期性瘫痪:常见于青年男性,发作时细胞外钾离子迅速向细胞内转移,引起血钾降低,出现四肢无力等症状。其发作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发作时血钾可明显降低,发作间期血钾可正常。
(二)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周期性瘫痪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危害可能较大。儿童在发作周期性瘫痪时,需要及时处理血钾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钾异常对其神经肌肉等功能影响较大。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若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胰岛素不当等情况,更容易出现钾分布异常导致的低钾血症,而且老年人对钾分布异常引发的不适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容易被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