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禁忌症
以下情况禁忌或需谨慎溶栓治疗:既往有颅内出血或已知脑血管结构异常者,近3个月有重大头颅外伤或卒中史者,可疑主动脉夹层者,活动性出血或出血素质者,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者,近期有创伤性心肺复苏、长时间心肺复苏或手术史者,妊娠者,老年患者出血风险相对更高、儿童患者溶栓安全性有效性未充分验证且风险大。
一、既往颅内出血或已知脑血管结构异常
1.相关既往有颅内出血病史的患者,溶栓治疗可能会诱发再次颅内出血,且已知存在脑血管结构异常时,溶栓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大幅增加,因为溶栓药物会促进血液凝固,而脑血管结构异常区域的血管壁较为脆弱,容易在药物作用下破裂出血。例如,有过脑动脉瘤破裂导致颅内出血病史的患者,绝对禁忌溶栓治疗,因为溶栓会破坏原本脆弱的血管结构,引发严重的颅内出血事件,危及生命。对于存在脑血管畸形等结构异常的患者同理,溶栓会打破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使畸形血管区域出血风险极高。
二、近3个月有重大头颅外伤或卒中史
1.相关近3个月内有重大头颅外伤的患者,头部组织可能存在潜在的损伤和不稳定情况,溶栓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可能导致头部损伤部位出血加重。而近3个月内发生过卒中的患者,其脑血管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溶栓治疗可能会引发新的脑血管事件,如再出血或进一步的脑梗死区域扩大等。比如,3个月内有过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患者,溶栓会干扰凝血机制,使得血肿部位出血风险上升;对于3个月内发生过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溶栓可能会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已有的缺血半暗带区域出现出血转化,加重神经功能缺损。
三、可疑主动脉夹层
1.相关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壁中层撕裂,血液渗入形成夹层血肿的严重疾病。溶栓药物会促进血液凝固,可能导致主动脉夹层的血肿进一步扩大,甚至引发主动脉破裂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因为主动脉夹层时血管壁的完整性已被破坏,溶栓会打破原本相对稳定的血流状态,使夹层部位的血管承受更大的压力,加速病情恶化。例如,通过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绝对不能进行溶栓治疗,一旦溶栓,极有可能导致主动脉夹层破裂,造成大量出血,迅速危及患者生命。
四、活动性出血或出血素质(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等)
1.相关活动性出血患者本身存在出血情况,溶栓会进一步加重出血,而出血素质患者由于凝血功能异常,溶栓后无法正常止血,会导致出血难以控制。以严重肝功能不全为例,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肝功能不全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此时进行溶栓治疗,极易引发全身广泛的出血。对于有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溶栓药物会破坏胃肠道已有的出血部位的凝血环境,导致出血不止,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五、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1.相关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患者,其脑血管和心血管的压力本身就很高,溶栓治疗会进一步影响血流动力学,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因为高血压时血管壁承受的压力较大,溶栓药物会使血管内的凝血状态改变,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例如,收缩压持续高于180mmHg且舒张压高于110mmHg,经过规范降压治疗后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脑血管破裂出血的概率会显著增加,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甚至死亡。
六、近期(<2-4周)有创伤性心肺复苏、长时间(>10分钟)心肺复苏或手术史
1.相关近期有创伤性心肺复苏、长时间心肺复苏或手术史的患者,身体处于相对脆弱和高风险的凝血状态恢复阶段,溶栓药物会干扰凝血过程,增加出血的可能性。比如,刚经历过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其手术部位需要时间来形成稳定的凝血块,溶栓会破坏这个过程,导致手术部位出血;长时间心肺复苏的患者,可能存在体内凝血-抗凝血平衡的紊乱,溶栓后更容易出现全身多部位的出血情况。
七、妊娠
1.相关妊娠期间女性的生理状态特殊,溶栓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同时也会对孕妇本身的凝血和血管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增加出血风险。例如,妊娠女性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溶栓治疗时,溶栓药物可能导致胎儿出现畸形、流产等严重后果,同时孕妇自身也面临着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所以妊娠期间一般禁忌溶栓治疗,应优先考虑其他更为安全的治疗方式来权衡孕妇和胎儿的风险。
八、年龄相关特殊情况
1.相关对于老年患者,其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包括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等,溶栓治疗的出血风险相对更高,需要更加谨慎评估。而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结构和凝血等系统与成人不同,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且出血等风险较大,一般不考虑溶栓治疗。例如,老年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溶栓时,要仔细评估其肝肾功能、出血倾向等,综合判断溶栓的获益与风险比;儿童急性心肌梗死极为罕见,一旦发生,多采用非溶栓的综合治疗措施来保障患儿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