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包括辨证论治、针灸推拿治疗、中药外治法、康复锻炼等。辨证论治分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瘀血痹阻、肝肾亏虚型,分别有相应治法;针灸推拿治疗选取特定穴位或采用相应手法;中药外治法有熏蒸、热敷等;康复锻炼包括脊柱和关节功能锻炼,需个体化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要配合治疗与锻炼以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病情进展
一、中医辨证论治
1.寒湿痹阻型:多因外感寒湿之邪,留着经络、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主要表现为脊柱、腰背疼痛,拘紧不舒,遇寒加重,得热则缓,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治疗以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为主,常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方中独活、防风、秦艽等祛风除湿,桑寄生、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对于此类患者,若为年轻男性,长期从事寒冷潮湿工作,易出现寒湿痹阻证,在用药时需考虑其体质对药物的耐受性等情况。
2.湿热痹阻型:常因外感湿热之邪,或寒湿郁而化热,湿热壅阻经络、关节。症见脊柱、腰背疼痛,伴灼热感,活动后稍舒,或见低热,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疗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可选用四妙丸合宣痹汤加减,四妙丸中苍术、黄柏清热燥湿,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薏苡仁健脾利湿;宣痹汤中防己、杏仁、滑石、连翘、山栀、半夏、晚蚕沙、赤小豆皮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对于女性患者,若处于经期等特殊时期,使用清热利湿药物需谨慎,要考虑对月经的影响。
3.瘀血痹阻型:多因外伤、久病等导致瘀血内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脊柱、腰背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活动不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法,常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方中秦艽、羌活、没药、五灵脂、红花、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牛膝、地龙通利经络。对于有外伤病史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瘀血痹阻证较为常见,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活血化瘀力度对患者身体状况的影响。
4.肝肾亏虚型:多因久病耗伤肝肾,或年老体弱,肝肾不足,筋骨失养。症见脊柱、腰背疼痛,缠绵不愈,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宜补益肝肾、通络止痛,可选用左归丸合右归丸加减,左归丸滋补肾阴,右归丸温补肾阳,根据患者阴阳亏虚的侧重不同进行加减。对于老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肝肾亏虚型较为多见,在治疗时要兼顾其肝肾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调补。
二、针灸推拿治疗
1.针灸治疗:选取督脉及膀胱经穴位为主,常用穴位有大椎、身柱、腰阳关、肾俞、命门、环跳、委中等。通过针刺调节经络气血,起到通痹止痛的作用。针刺时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如寒湿痹阻型可采用补法加灸法,以温阳散寒;湿热痹阻型可采用泻法,以清热利湿。对于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针灸治疗需特别谨慎,要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轻柔的针刺手法,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推拿治疗:包括脊柱推拿和四肢关节推拿等。脊柱推拿可采用揉、滚、按、点等手法,放松脊柱周围肌肉,调整脊柱关节位置;四肢关节推拿可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推拿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身体状况等调整力度和手法,对于体质虚弱、病情较重的患者要适当减轻力度。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进行推拿治疗时,要注意避免对腰骶部等部位进行过重的推拿操作,以免引起月经不调等情况。
三、中药外治法
1.中药熏蒸:将中药方剂煎液蒸汽熏蒸病变部位,利用药物蒸汽的温热和药力作用,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效果。常用药物有独活、防风、威灵仙、乳香、没药等。熏蒸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患者,对于皮肤过敏、有破损等情况的患者不宜采用该方法。老年患者皮肤感觉相对迟钝,在熏蒸时更要密切关注温度,防止烫伤。
2.中药热敷:将中药炒热后用布包好,敷于疼痛部位,起到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可选用艾叶、肉桂、川芎、红花等药物。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损伤皮肤,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皮肤感觉异常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烫伤后不易愈合。
四、康复锻炼
1.脊柱功能锻炼:包括深呼吸运动,可增加胸廓活动度;脊柱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旋转运动,有助于保持脊柱的灵活性。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每天坚持一定时间。对于长期卧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开始康复锻炼时要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2.关节功能锻炼:如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运动,可防止关节僵硬、畸形。锻炼时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平稳,避免暴力运动。女性患者在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时,要根据自身关节的承受能力进行,避免因过度锻炼导致关节损伤。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进行个体化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坚持康复锻炼,以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