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强直性脊柱炎症状
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有多种临床表现,包括脊柱相关症状(早期下腰部疼痛、晨僵,后期脊柱强直、畸形等)、外周关节症状(以下肢大关节为主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全身症状(低热、乏力等)、眼部症状(急性前葡萄膜炎等);影像学上骶髂关节CT或MRI早期可见相关改变,脊柱X线后期有椎体方形变、竹节样改变等;其与年龄(多在10-20岁,对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性别(男性发病相对多)、生活方式(无明确直接关联但良好生活方式利于病情控制)、病史(有家族遗传病史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发病风险高)有关
一、临床表现
1.脊柱相关症状
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常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多为隐匿起病,疼痛部位常位于骶髂关节区域,可伴有晨僵现象,一般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活动后可部分缓解。研究表明,约75%的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首先出现骶髂关节受累相关症状,且在病程进展中逐渐出现脊柱活动受限,如弯腰时胸廓活动度减小等,这与成人强直性脊柱炎有相似之处,但儿童可能因生长发育特点而使脊柱活动受限表现相对不典型。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脊柱强直,部分儿童可能在青少年期逐渐出现胸椎后凸等畸形,影响身体外观及心肺功能等,因为脊柱强直会限制胸廓的正常扩张,进而影响呼吸功能,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种畸形可能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2.外周关节症状
外周关节受累较为常见,以下肢大关节为主,如膝关节、髋关节等。约有50%-70%的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外周关节受累,膝关节受累时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时可出现跛行、髋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等。例如,膝关节受累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关节腔积液等炎性改变,这是由于炎症累及关节滑膜所致。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部分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这是由于机体的炎症反应引起。但需注意与感染性发热相鉴别,因为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存在感染与炎症反应并存的情况。如果发热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等,需要进一步排查感染因素。
2.乏力
患儿常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这与疾病导致的炎症消耗以及身体机能受影响有关。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乏力症状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的学习、运动等活动,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活动情况,若发现乏力明显影响生活质量,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三、眼部症状
约25%-30%的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眼部受累,常见的是急性前葡萄膜炎,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眼部症状通常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外表现之一,且可能在关节症状出现之前或同时发生。如果儿童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应及时进行眼科检查,因为及时治疗眼部炎症对于保护视力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整体病情的控制。
四、影像学表现
1.骶髂关节CT或MRI
在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CT或MRI检查可发现骶髂关节面模糊、水肿,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等改变。MRI对于早期骶髂关节炎症的检测更为敏感,能够更早地发现骶髂关节的炎性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例如,通过MRI检查可观察到骶髂关节滑膜的增厚、骨髓水肿等情况,这些都是炎症的表现。
2.脊柱X线
随着病情进展,脊柱X线可出现椎体方形变、竹节样改变等。椎体方形变是由于椎体前面上下缘的骨质破坏、硬化,导致椎体前缘高度降低,呈方形改变;竹节样改变则是由于脊柱椎体之间形成骨桥,使脊柱呈竹节状,这是强直性脊柱炎较晚期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儿童患者在病程较长时可能会出现此类改变,但相对成人来说,儿童的病情进展速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五、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关系
1.年龄
儿童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在10-20岁的青少年阶段,这个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骨骼、关节等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疾病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与成人相比,儿童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炎症对生长板等结构的影响可能导致身高增长受限等问题,因此对于青少年患者,密切关注身高变化等生长指标非常重要。
2.性别
男女均可发病,但男性发病相对较多。男性患儿在病情表现上可能与女性有所不同,例如在病情进展速度、外周关节受累的发生率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具体的性别差异还需要更多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明确。
3.生活方式
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生活方式与儿童强直性脊柱炎的直接发病相关,但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患儿的病情控制。例如,适当的运动可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但要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导致关节损伤;合理的作息和均衡的营养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力,对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4.病史
如果儿童有家族遗传病史,如家族中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那么其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对于有家族病史的儿童,应密切观察其是否出现相关症状,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同时,若儿童既往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也可能增加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几率,需要在临床诊断中综合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