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衰和右心衰的区别
左心衰与右心衰在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上存在区别。左心衰主要因左心室射血功能障碍致肺循环淤血,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有肺淤血等影像学及BNP等实验室表现,治疗侧重减轻心脏负荷等;右心衰多由左心衰发展或右心室本身病变致体循环淤血,有体循环淤血相关症状,有右心室增大等影像学及BNP等实验室表现,治疗侧重治疗原发病减轻右心负荷等,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诊治。
一、病理生理基础
左心衰:主要是左心室射血功能障碍,导致肺循环淤血。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使得左心排出量减少,进而引起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液体渗出到肺泡等肺组织间隙,引发肺循环淤血表现。例如,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梗死、心肌病等都可能损害左心室功能,引发左心衰。在年龄方面,老年人随着心肌细胞的衰老、血管弹性减退等因素,更容易发生因心肌缺血等导致的左心衰;男性和女性在基础疾病方面可能有差异,男性可能更多与冠心病相关,女性可能与心肌病等相关。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大量饮酒、高脂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左心衰的发生风险。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病史的人群,左心衰的发生概率更高。
右心衰:多由左心衰发展而来,或因右心室本身的病变,如肺心病时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引起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导致体循环淤血。常见病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瓣狭窄等。年龄上,老年人如果有长期慢性肺部疾病,发生右心衰的风险增加;生活方式中,长期接触粉尘等有害颗粒导致肺部疾病进而引发右心衰的情况在长期在污染环境工作的人群中更常见;有肺部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是右心衰的高危人群。
二、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左心衰: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早期可能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即活动后出现气短,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重者可伴有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严重时出现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需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还可伴有咳嗽、咳痰,多为白色泡沫状痰,如病情严重,可有咯血,痰中带血丝或粉红色泡沫痰。另外,患者可出现乏力、疲倦、头晕、心慌等心排出量不足的表现。
右心衰: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相关症状,如胃肠道淤血可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脏淤血可导致右上腹饱胀不适、肝区疼痛,长期可引起肝大、肝功能损害;肾淤血可出现少尿、夜尿增多等;还可出现呼吸困难,在左心衰基础上发生右心衰时,呼吸困难可较前加重,单纯右心衰时也可因体循环淤血刺激呼吸中枢而引起呼吸困难。
体征表现
左心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早期仅在肺底部听到,随着病情加重,湿啰音可弥漫至全肺。心脏查体可发现心脏扩大,心率加快,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等。
右心衰:体循环淤血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这是右心衰的主要体征之一,表现为颈静脉充盈、怒张,坐位或半卧位时颈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肝脏肿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即按压患者肝脏时,颈静脉怒张更明显;下垂部位水肿,如双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还可出现胸水、腹水等,以胸水多见,多为双侧,也可单侧,腹水多见于晚期患者。
三、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左心衰: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淤血表现,早期肺门血管影增强,随着病情进展,肺纹理增多、增粗,肺野模糊,可见KerleyB线,是肺小叶间隔内积液所致,为长约1-2cm、宽约1mm的水平线。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左心衰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LVEF≥50%,左心衰时LVEF降低;还可观察左心室的大小、室壁运动等情况。
右心衰:胸部X线检查可见右心室增大,上腔静脉增宽等。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室扩大、右心室壁运动异常等,还可测定肺动脉压力等,对于判断右心负荷情况有重要价值。
实验室检查
左心衰:脑钠肽(BN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升高,这两个指标是诊断心衰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BNP正常参考值<100pg/ml,NT-proBNP正常参考值<300pg/ml,在心衰时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
右心衰:BNP及NT-proBNP也可升高,但相对左心衰可能升高幅度稍低,同时可能有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反映肝脏淤血损伤情况,还可能有肾功能指标异常,如肌酐升高等,与肾淤血有关。
四、治疗原则
左心衰:治疗主要是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等。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限制钠盐摄入等。药物治疗方面,常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减轻肺淤血和外周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改善心室重构;β受体阻滞剂等,也可用于慢性左心衰的治疗;正性肌力药物如地高辛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右心衰:治疗主要是治疗原发病,减轻右心负荷。如肺心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以降低肺动脉压;使用利尿剂减轻体循环淤血,但要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对于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可使用扩血管药物等。在特殊人群中,老年人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女性要考虑其特殊的生理状况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有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要在治疗右心衰的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
总之,左心衰和右心衰在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等方面均有不同,临床上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