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怎么回事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分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因素,临床表现有少尿或无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诊断靠病史采集、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针对病因、维持内环境稳定、肾脏替代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者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废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
二、病因分类及相关因素
(一)肾前性因素
1.血容量不足:常见于大量失血(如外伤、消化道大出血等)、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等情况,会使肾脏灌注不足。例如,外伤导致大量失血时,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脏血流减少,进而影响肾功能。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自身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血容量不足时更易发生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长期有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的人群,血容量基础较低,也更易出现血容量不足相关的肾前性因素。
2.心输出量减少:严重的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可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肾脏灌注压下降。有心脏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心脏功能受损,发生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较高;老年人心脏功能本身有一定退变,在患心脏疾病时更易影响肾脏灌注。
(二)肾性因素
1.肾小球病变: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急剧恶化。这类疾病多与自身免疫相关,年轻人群相对可能因免疫相关因素发病,而老年人患此类疾病可能与基础疾病及免疫功能变化有关。
2.肾小管病变: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类型,常见于缺血、肾毒性物质损伤等。缺血因素如上述肾前性因素未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肾毒性物质包括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重金属、生物毒素等。有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病史的人群,发生肾小管病变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增加;老年人由于肾功能本身有一定减退,对肾毒性物质的耐受能力下降,使用肾毒性药物时更应谨慎。
(三)肾后性因素
1.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肿瘤等引起的尿路梗阻,可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肾盂内压力升高,进而影响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功能。老年男性因前列腺增生发病率较高,易出现尿路梗阻相关的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的人群,结石移动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尿路梗阻。
三、临床表现
(一)少尿或无尿期
1.尿量变化: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为无尿。此期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明显减少。
2.电解质紊乱:可出现高钾血症,表现为心悸、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还可出现低钠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等。高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在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中更为严重,如本身有冠心病的患者,高钾血症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加重病情。
3.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等。
4.尿毒症症状:出现全身各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意识障碍等。
(二)多尿期
尿量逐渐增多,此期肾功能开始恢复,但仍可能存在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如低钾血症等,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消瘦等表现,年龄较大的人群恢复相对较慢,且多尿期仍需密切监测电解质等指标。
(三)恢复期
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少数可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基础疾病史、用药史、有无失血、休克等情况。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的情况,是否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迅速升高,血肌酐每日上升超过44.2μmol/L,尿素氮每日上升超过3.6mmol/L。
2.电解质检查:监测血钾、血钠、血钙、血磷等电解质水平。
3.尿液检查: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等,尿常规检查可见异常。
(三)影像学检查
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肾后性因素导致的尿路梗阻等情况,对于了解肾脏大小等也有帮助。
五、治疗原则
(一)针对病因治疗
如纠正血容量不足、治疗心功能不全、解除尿路梗阻等。对于肾前性因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积极补充血容量是关键;对于肾后性因素,及时解除梗阻是重要治疗措施。
(二)维持内环境稳定
1.纠正高钾血症:可采取限制钾摄入、使用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等药物纠正,严重时可能需要透析治疗。
2.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根据酸中毒程度使用碳酸氢钠等药物纠正。
(三)肾脏替代治疗
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当患者出现严重的高钾血症、严重酸中毒、尿毒症症状明显等情况时,需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和参数。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肾功能本身减退,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且恢复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调整治疗方案时需更加谨慎,充分考虑其身体机能减退的特点,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措施。
(二)儿童
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如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手段,肾脏替代治疗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生理特点等调整相关参数,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对儿童的肾脏发育和整体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如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要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选择上需考虑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使用可能影响血糖、血压的药物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