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褥疮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治疗褥疮需综合多方面来进行,首先要准确评估创面分期,依此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然后通过定期翻身、调整体位等做好减压与体位管理,用生理盐水冲洗等进行创面清洁与护理,提供均衡饮食或营养补充剂来营养支持,定期监测并依药敏选药等控制感染,针对老年、儿童、肥胖、糖尿病等特殊人群采取相应注意事项,综合各项措施促进褥疮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创面评估与分期
褥疮即压疮,首先需对创面进行准确评估与分期。根据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的分类,压疮分为4期:1期为局部皮肤完整,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深色皮肤可能无明显红斑,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紫色或褐红色;2期是表皮或真皮部分缺损,表现为表浅的开放性溃疡,基底粉红色,无坏死组织;3期为全层皮肤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未外露,创面可能有坏死组织;4期是全层皮肤和组织缺损,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等。不同分期的褥疮治疗方案有所差异,需依据具体分期来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
二、减压与体位管理
定期翻身: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定时翻身是预防和治疗褥疮的关键措施。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可缩短至1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对于易发生褥疮的骨隆突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足跟等,可使用减压垫或气垫床来减轻局部压力。例如,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使身体受压部位不断变换,有效降低局部压强。
调整体位:对于坐轮椅的患者,要选择合适的轮椅,保持正确的坐姿,使臀部压力均匀分布,可使用减压座垫,并定期改变坐姿,每15-30分钟抬起臀部一次。对于卧床患者,可采用侧卧位、仰卧位交替的体位,侧卧位时两膝之间可夹软枕,保持髋关节轻度屈曲,防止局部受压。
三、创面清洁与护理
生理盐水冲洗: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对褥疮创面进行轻柔冲洗,目的是清除创面的异物、坏死组织和分泌物等。一般采用50-100ml的无菌生理盐水,用注射器或冲洗器缓慢冲洗创面,温度宜接近体温,约37℃左右,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创面。
创面敷料选择:根据褥疮的不同分期选择合适的敷料。对于1期压疮,可使用透明贴敷料,它能保持创面湿润环境,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起到保护作用;2期压疮可选用水胶体敷料,水胶体敷料能吸收创面渗出液,形成凝胶,为创面提供湿性愈合环境,促进上皮细胞生长;3期和4期压疮,若创面有少量坏死组织,可选用含银离子敷料,银离子具有抗菌作用,能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促进创面愈合;若创面坏死组织较多,则可能需要使用清创敷料,如酶制剂清创敷料,通过酶的作用分解坏死组织,便于后续创面处理。
四、营养支持
均衡饮食:充足的营养是褥疮愈合的重要基础。患者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2-1.5g/kg体重,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维生素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维生素C可从新鲜蔬菜(如西兰花、青椒等)和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中获取,维生素E可从坚果、橄榄油等食物中摄取;矿物质如锌等对创面愈合也有重要作用,可从海鲜、瘦肉、粗粮等食物中获得。
营养补充剂:对于不能经口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可能需要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例如,经鼻胃管或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制剂,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各种营养素;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或肠内营养无法满足需求的患者,可考虑肠外营养,通过静脉途径补充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五、感染控制
细菌监测与抗菌治疗:定期对褥疮创面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如果创面出现红肿、发热、脓性分泌物等感染迹象,可根据情况局部或全身使用抗菌药物。例如,对于革兰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于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但需注意,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避免滥用。
创面隔离与防护:保持创面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创面与外界污染物接触。可使用无菌纱布或敷料覆盖创面,防止细菌侵入。同时,医护人员在进行创面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医源性感染。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皮肤薄、弹性差,愈合能力相对较弱,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褥疮时,除了遵循上述一般原则外,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以利于创面愈合;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翻身等操作时要注意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儿童患者:儿科患者由于皮肤娇嫩,在处理褥疮时要更加轻柔。对于婴儿和幼儿,要特别注意选择温和的清洁和护理产品,避免刺激皮肤。同时,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防止其搔抓创面。在营养支持方面,要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满足其身体对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需求。
肥胖患者:肥胖患者体重较大,局部压力更高,更容易发生褥疮。在治疗时,除了常规的减压、创面护理等措施外,要帮助患者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减轻体重,从而降低局部压力,促进褥疮愈合。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褥疮后愈合困难,且容易并发感染。除了积极治疗褥疮外,要严格控制血糖,维持血糖稳定。同时,要加强对创面的监测,一旦发现感染迹象要及时处理。
总之,治疗褥疮需要综合考虑创面评估、减压与体位管理、创面清洁与护理、营养支持、感染控制以及特殊人群的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有效地促进褥疮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