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什么引起的
心肌炎的引发因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有病毒(如柯萨奇病毒B组等)、细菌(如白喉杆菌、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病毒可经呼吸道或消化道入血达心肌,细菌毒素等可损伤心肌,支原体等释放毒素等影响心肌;非感染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药物副作用(如抗肿瘤药阿霉素等)、毒物或毒素接触(如一氧化碳、重金属中毒)、过度劳累等生活方式因素,自身免疫病因自身抗体攻击心肌致病,某些药物有心肌毒性,毒物毒素可致心肌缺氧或直接损伤,过度劳累等易诱发心肌炎。
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种类
柯萨奇病毒B组是引起心肌炎较常见的病毒类型,此外,埃可病毒、流感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等也可导致心肌炎。例如,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后,病毒可直接侵入心肌细胞,在细胞内复制,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坏死。研究表明,在心肌炎患者的心肌组织中可检测到柯萨奇病毒B组的核酸序列。
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病毒后引发心肌炎的概率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相对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而引发心肌炎。比如,在儿童群体中,流感病毒流行季节,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心肌炎的风险较成人相对更高。
2.感染途径
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人体,然后经血循环到达心肌。例如,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人体感染后病毒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流到达心肌,引起心肌的炎症反应。
(二)细菌感染
1.相关细菌及感染机制
白喉杆菌感染是较为典型的细菌感染引发心肌炎的情况。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可经血液到达心肌等组织,对心肌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另外,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风湿热也可累及心肌,引发风湿性心肌炎,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作为抗原,引发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从而损伤心肌组织。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且感染后发生心肌炎等并发症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使得机体清除细菌及应对感染相关心肌损伤的能力下降。
(三)其他病原体感染
1.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
支原体感染也可引起心肌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其释放的毒素等物质可影响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例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除了引起呼吸道症状外,还可能累及心肌,导致心肌炎症。衣原体感染也有引发心肌炎的报道,衣原体侵入心肌细胞后,在细胞内寄生繁殖,破坏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
青少年人群在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等,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的风险相对较高,从而增加了引发心肌炎的可能性。比如,青少年群体中集体生活环境下,支原体、衣原体的传播相对容易,若感染后未及时有效治疗,就可能累及心肌引发心肌炎。
二、非感染因素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心肌炎关系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攻击心肌组织,引发心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心肌,导致心肌炎症。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抗心肌抗体可与心肌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激活免疫反应,引起心肌细胞损伤。
女性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心肌炎的概率相对可能有一定特点,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自身免疫状态可能发生变化,使得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心肌炎的风险有所不同。比如,孕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自身免疫平衡可能被打破,若本身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发生心肌炎的风险可能增加。
2.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心肌组织识别为外来抗原,启动免疫攻击。自身抗体与心肌细胞抗原结合后,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吸引炎症细胞浸润等方式,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二)药物副作用
1.可引发心肌炎的药物及机制
某些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等,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可能对心肌细胞产生毒性,导致心肌损伤,引发心肌炎。一些抗精神病药物也可能引起心肌炎症反应。例如,阿霉素可通过产生氧自由基等机制损伤心肌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等结构,影响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
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使用可能引发心肌炎的药物时风险更高。比如,本身有冠心病的患者,使用阿霉素等药物时,由于心脏已存在一定的病理基础,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可能更容易引发心肌炎,导致心脏功能进一步受损。
(三)毒物或毒素接触
1.常见毒物或毒素及对心肌的影响
一氧化碳中毒是较为常见的毒物接触引发心肌损伤的情况,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心肌细胞缺氧损伤。重金属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等,重金属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干扰心肌细胞的代谢过程。例如,铅可抑制心肌细胞内的多种酶活性,影响心肌的能量代谢。
长期处于有毒环境中的人群,如职业接触某些毒物的工人等,发生毒物或毒素接触引发心肌炎的风险增加。比如,在铅冶炼厂工作的工人,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长期接触铅,就容易导致铅中毒,进而引发心肌炎症等病变。
(四)其他因素
1.过度劳累等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增加心肌炎的发病风险。过度劳累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可能出现短暂紊乱,此时如果有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的基础,就更容易引发心肌炎症。例如,一些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后,如果同时感染了病毒,就可能发生心肌炎。
不同年龄人群对过度劳累等因素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的心肌储备功能相对较弱,过度劳累后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引发心肌炎。比如,儿童如果长时间参加超出身体承受能力的体育活动,加上可能存在的病毒感染等情况,就较易发生心肌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