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性心肌炎
爆发性心肌炎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猛的心血管急症,属病毒性心肌炎重症类型。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还有自身免疫等其他因素;临床表现早期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后出现心脏相关严重表现及相应体征;诊断靠实验室、心电图、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预后受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是否及时影响,部分有后遗症;预防要预防病毒感染和增强免疫力。
一、爆发性心肌炎的定义
爆发性心肌炎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猛的心血管急症,是病毒性心肌炎中的重症类型。它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心肌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心肌细胞大量受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
二、病因
1.病毒感染
多种病毒可引起爆发性心肌炎,其中以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B组等)最为常见。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心肌的炎症损伤。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儿童和青壮年相对更易感染相关病毒从而引发爆发性心肌炎。例如,在一些病毒流行季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接触病毒后更易发生病毒感染相关的心肌损伤。
2.其他因素
自身免疫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在某些情况下,机体的免疫反应过度激活,对自身心肌组织进行攻击,加重心肌的炎症和损伤。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在病毒感染等基础上,增加爆发性心肌炎的发病风险,但这并非是直接的病因,而是起到了诱发或加重病情的作用。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心肌疾病等,发生爆发性心肌炎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因为其心肌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病理基础,在病毒等因素作用下更易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早期症状:患者可能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类似感冒的表现。随后迅速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心脏相关症状,病情进展快的患者很快会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晕厥甚至心源性休克等严重表现。儿童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精神萎靡、拒食等非特异性表现,容易被忽视,这就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儿童的异常表现。
严重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心源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湿冷、意识障碍等;还可能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可导致患者猝死。
2.体征
可发现心率异常,可能增快或减慢,心音低钝,可出现奔马律等。血压降低,严重时测不到血压。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提示存在肺水肿等情况。
四、诊断
1.实验室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或cTnT)明显升高,这些指标升高提示心肌细胞受损。例如,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较高的指标,其水平升高幅度与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
病毒学检查:可从患者血液、粪便等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或病毒抗体,有助于明确病因是病毒感染引起。例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核酸等。
2.心电图检查
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如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各种异常心律。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反映了心肌电活动的紊乱,是诊断爆发性心肌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3.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肌运动弥漫性减弱,心室腔扩大,射血分数明显降低等,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状态。例如,正常情况下射血分数应大于50%,而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射血分数可显著下降,有的甚至低于30%。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担,有利于心肌的修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患者,都需要严格卧床休息,避免任何增加心脏负荷的活动。
监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监测其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能力相对有限,精神状态等细微变化可能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提示。
2.药物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根据病情可能会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调节过度的免疫反应,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在一些重症患者中,可能会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调节药物,但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抗心律失常治疗: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纠正心律失常。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心肌抑制的药物。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维持血压,改善组织灌注。例如,使用多巴胺等药物来提升血压,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使用方式。
六、预后
1.影响预后的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发病时的临床表现越严重,如出现严重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预后越差。儿童患者由于其心肌的代偿能力相对成人较弱,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预后相对更需关注。
治疗是否及时: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如果能够在发病早期就进行积极的治疗,患者的预后可能会较好;反之,延误治疗则预后不良。
2.长期预后
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能恢复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心肌损害,出现扩张型心肌病等后遗症,影响心脏功能,需要长期随访和治疗。儿童患者在恢复后也需要长期关注心脏功能的变化,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七、预防
1.预防病毒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感染患者。在病毒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对于儿童,要加强防护,如接种流感疫苗等可预防相关病毒感染,降低爆发性心肌炎的发病风险。
2.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都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例如,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多参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成年人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等。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爆发性心肌炎的发病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