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是什么病
肺动脉高压是罕见严重心血管疾病,定义为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病因有遗传性及继发性,继发性包括疾病、药物毒物相关;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等体征;诊断靠超声心动图等筛查及右心导管检查等确诊;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氧疗)和药物治疗;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相关,早期规范治疗预后较好,否则较差
一、肺动脉高压的定义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是指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的病理状态,正常肺动脉收缩压约18-25mmHg,舒张压约6-10mmHg,平均压约10-20mmHg,当肺动脉收缩压大于30mmHg,或平均压大于20mmHg时,可考虑存在肺动脉高压。
二、肺动脉高压的病因
1.遗传性因素:某些基因突变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如骨morphogeneticproteinreceptor2(BMPR2)基因等发生突变,具有家族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肺动脉高压患者,其他家族成员患病风险相对增加,这种情况在各年龄层均可能出现,但家族遗传因素使得特定家族成员从遗传学角度更易罹患该病。
2.继发性因素
疾病相关: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结构异常,血液动力学改变,长期可引发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自身免疫反应累及肺部血管,导致肺动脉高压;慢性肺部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的气道阻塞、气体交换障碍,会引起肺血管重构,进而发展为肺动脉高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反复出现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刺激肺血管收缩,长期下来易诱发肺动脉高压,不同年龄的患者因基础疾病不同,患病风险和表现有所差异,比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的情况较为常见,而中老年COPD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比例相对较高。
药物及毒物相关:某些药物如食欲抑制剂等可能诱发肺动脉高压,长期接触某些毒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不同生活方式接触相关药物或毒物的人群患病风险不同,长期从事与毒物接触工作的人群需格外注意。
三、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早期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出现,这是因为肺动脉高压导致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影响气体交换,不同年龄患者呼吸困难表现略有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参与剧烈活动;成人则更易察觉活动后气短逐渐加重。
乏力:由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各年龄层患者均可能出现,但程度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胸痛:可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隐痛,可能与右心缺血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患者胸痛特点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晕厥:部分患者可出现晕厥,多在活动后发生,是由于心输出量突然减少,脑供血不足所致,尤其在病情较重时更易出现,任何年龄的患者都可能发生晕厥,但儿童相对较少见,一旦发生需高度重视。
2.体征表现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P2亢进):听诊时可发现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这是由于肺动脉压力升高,肺动脉瓣关闭有力所致。
三尖瓣反流杂音:可闻及三尖瓣区收缩期反流杂音,是因为右心室压力升高,血液反流至右心房引起。
四、肺动脉高压的诊断
1.筛查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筛查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可通过测量右心室收缩压等指标初步评估肺动脉压力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方便快捷,适用于各年龄层人群,儿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需根据其配合情况适当调整检查方式,但多数儿童可完成该检查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
胸部X线:可发现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增大等间接征象,帮助初步怀疑肺动脉高压,但单纯胸部X线不能确诊。
2.确诊检查
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可直接测量肺动脉压力、右心房压力等指标,明确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情况,该检查虽有一定侵入性,但对于确诊肺动脉高压至关重要,各年龄层患者只要符合检查适应证均可进行该检查,但需严格掌握禁忌证,如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不宜行右心导管检查。
心肺运动试验:可评估患者运动时的心肺功能,了解肺动脉高压对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时的表现和解读需结合其年龄相关的正常运动耐力范围进行分析。
五、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1.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适当休息,根据病情调整活动量,对于儿童患者,需家长协助控制其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成人患者则需自我管理活动量,以不引起明显不适为宜。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因为感染可能加重肺动脉高压病情,不同年龄患者预防感染的措施略有不同,儿童需注意保暖、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等,成人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氧疗: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氧疗,可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缺氧对身体的损害,氧疗方式包括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各年龄层患者氧疗时需注意吸氧流量等的调整,以达到有效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
2.药物治疗:目前有多种药物可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个体差异等因素由医生决定,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
六、肺动脉高压的预后
肺动脉高压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规范治疗的患者,病情可得到一定控制,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可得到改善;若病情发现较晚,治疗不规范,预后相对较差,可能会逐渐出现右心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不同年龄患者的预后因基础健康状况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但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能改善其预后,成人患者则需长期关注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