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是怎么回事
2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是心房冲动部分不能下传心室的心律失常,病因包括心脏本身病变(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及其他因素(如药物、电解质紊乱、先天性因素);临床表现有无症状或有心悸、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及听诊心律不齐有间歇性心搏脱漏;诊断靠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电生理检查;治疗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心室率过慢时考虑药物或安装起搏器);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需根据各自特点进行个体化管理。
一、定义与概述
2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阻滞的一种类型,是指心房冲动传导至心室过程中,部分P波不能下传至心室,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固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它是心脏电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导致的心律失常情况。
二、病因
1.心脏本身病变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使心肌缺血、缺氧,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功能,是引起2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常见病因之一。例如,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可能影响到心脏传导系统相关区域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传导阻滞。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可干扰心脏的正常电传导。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广泛受损,电传导途径可能出现异常,导致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瓣膜病:像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病变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周围组织时,会影响房室传导。例如,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时,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波及传导系统。
2.其他因素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但2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因药物引起相对较少见。
电解质紊乱:严重的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可干扰心肌电生理活动,影响房室传导。例如,严重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容易出现传导阻滞相关表现。
先天性因素:部分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的患儿可能存在房室传导系统发育异常,从而出现2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但相对较为罕见。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无症状情况: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尤其是在心室率不太慢且病情稳定时,仅在心电图检查时被发现。
有症状情况:当心室率较慢时,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晕厥。这是因为心室率过慢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引起相应症状。例如,患者在活动后可能因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出现明显的头晕、乏力甚至晕厥发作。
2.体征表现
听诊时可发现心律不齐,有间歇性心搏脱漏现象。例如,心脏听诊时能听到正常的心音后,偶尔出现一次心音缺失的情况。
四、诊断方法
1.心电图检查
是诊断2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的主要依据。典型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固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房室传导比例常为2:1、3:1等。例如,心电图上可见规律的P波,但是每隔一定数量的P波后就没有对应的QRS波群出现,通过对PR间期、P波与QRS波群的比例等进行分析可明确诊断。
2.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
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心电图,有助于发现间歇性发作的房室传导阻滞情况,对于评估患者在不同状态下(如活动、休息等)的心律失常表现有重要价值。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24小时内心脏电活动情况,比如发现一些短暂发作的2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或者评估其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3.心脏电生理检查
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向心脏内导入电极,发放电刺激来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状态,明确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等情况。例如,能精确测定房室传导的各个环节的传导时间等,帮助判断阻滞是发生在房室结还是希氏束浦肯野系统等部位。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由冠心病引起,需要积极治疗冠心病,如改善心肌供血等。可通过药物治疗(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状况,从而可能改善房室传导阻滞情况。如果是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引起,需针对相应疾病进行治疗,如心肌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改善心肌重构的药物等,心脏瓣膜病患者可能需要根据病情考虑瓣膜置换等手术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心室率过慢时的处理:当心室率过慢导致症状明显时,可考虑使用提高心室率的药物,但需谨慎使用。对于儿童患者,要尤其注意药物选择的安全性,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例如,可使用阿托品等药物,但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等。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安装起搏器可以有效提高心室率,改善心输出量,缓解患者的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起搏器的选择和安装方式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比如儿童患者的起搏器选择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
六、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患者
儿童出现2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时,要密切观察其症状,因为儿童的心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如果出现明显的头晕、晕厥等症状,需要及时评估是否需要安装起搏器等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查找可能的病因,如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情况,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2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时,要综合评估其整体健康状况。例如,要考虑患者是否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和预后。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对于需要安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要评估其身体耐受情况等。
3.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出现2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时,需要特别关注。妊娠期间身体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心脏的负担和传导系统功能,要密切监测心电图等指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的处理。如果需要安装起搏器等治疗,要考虑妊娠对起搏器功能等的影响以及起搏器对胎儿的可能影响等。
总之,2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需要重视的心律失常情况,明确病因、准确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同时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管理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