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族性结肠息肉

来源:民福康

家族性结肠息肉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APC基因突变致细胞增殖凋亡失衡引发,有消化道症状和全身表现,可通过结肠镜、家族史询问、基因检测诊断,有癌变风险且影响生活质量,治疗有内镜下息肉切除和手术切除,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儿童、女性及有家族遗传背景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家族性结肠息肉的定义

家族性结肠息肉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在结肠内布满了大小不等的息肉,通常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出现息肉,随着年龄增长,息肉的数量和大小会逐渐增多和增大。

二、家族性结肠息肉的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由APC基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的突变引起。该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正常情况下它能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等过程。当APC基因发生突变时,细胞的生长调控机制紊乱,导致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息肉。这种突变具有遗传性,子女从父母一方遗传了突变的APC基因后,就有很大的概率发病。

2.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

在家族性结肠息肉患者中,由于APC基因的异常,导致细胞增殖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使得结肠上皮细胞的增殖速度加快,而凋亡过程受到抑制,进而大量息肉样病变形成。

三、家族性结肠息肉的临床表现

1.消化道症状

便血:多数患者会出现便血症状,粪便中可带有鲜血或暗红色血液,这是因为息肉表面的血管比较丰富,容易破裂出血。出血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能仅在粪便表面有少量血迹,重者可能导致贫血等情况。

腹泻或便秘: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每天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稀溏;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便秘,排便困难,这与息肉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有关。

腹痛: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多在左下腹部,疼痛程度不一,一般在进食后或排便前可能会加重。

2.全身表现

贫血: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贫血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体重减轻:由于肠道功能紊乱,营养吸收不良,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尤其是在病情较重时更为明显。

四、家族性结肠息肉的诊断方法

1.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是诊断家族性结肠息肉的重要手段。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到结肠内息肉的数量、大小、分布部位等情况。在检查过程中还可以取息肉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息肉的性质,排除恶变的可能。例如,在青少年时期就可以通过结肠镜筛查,早期发现息肉。

2.家族史询问

详细询问家族史对于诊断家族性结肠息肉非常重要。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家族性结肠息肉或相关的结直肠肿瘤病史,那么其他家族成员患家族性结肠息肉的风险就会增加,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3.基因检测

对于有家族性结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可以进行APC基因等相关基因的检测。基因检测可以明确是否携带突变的APC基因,从而早期诊断是否患有家族性结肠息肉,尤其是对于那些临床症状不典型但有家族遗传背景的人群。

五、家族性结肠息肉的危害

1.癌变风险

家族性结肠息肉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很高。一般认为,在青春期后,息肉就有逐渐恶变的可能。一旦发生癌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如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死亡率较高。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如果家族性结肠息肉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影响生活质量

患者长期存在消化道症状,如便血、腹泻或便秘、腹痛等,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例如,频繁的腹泻会导致患者外出受限,腹痛会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长期的便血还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

六、家族性结肠息肉的治疗原则

1.内镜下治疗

息肉切除术:对于较小的息肉,可以通过结肠镜进行息肉切除术。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和部位等情况,选择不同的切除方式,如高频电切术、尼龙绳结扎术等。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大部分息肉数量不是特别多、息肉较小的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内镜下息肉切除相对更具优势,对身体的影响较小。

2.手术治疗

结肠切除术:如果息肉数量非常多、范围很广,或者已经发生癌变,可能需要进行结肠切除术。手术切除病变的结肠组织,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谨慎选择。

七、家族性结肠息肉患者的随访与监测

1.定期结肠镜检查

即使经过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患者也需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监测是否有新的息肉形成或息肉复发。一般建议在治疗后短期内(如1-2年)进行首次复查,然后根据息肉的情况制定后续的复查间隔。例如,如果首次复查未发现异常,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但一般每1-5年需要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复查的间隔可能相对更短一些,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长期随访

家族性结肠息肉患者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密切关注肠道的健康状况。不仅要关注结肠的情况,还需要注意是否有结直肠癌等相关肿瘤的发生。随访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全身状况,如贫血是否纠正、体重是否恢复等。

八、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家族性结肠息肉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由于息肉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儿童出现生长迟缓等问题。在治疗过程中,要选择对儿童身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内镜下息肉切除。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定期监测儿童的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以及血常规等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贫血等问题。

2.女性患者

女性家族性结肠息肉患者在考虑生育等问题时需要谨慎。因为家族性结肠息肉具有遗传性,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在备孕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基因检测等,以了解遗传风险。同时,在孕期和哺乳期,要密切关注自身肠道状况,定期进行结肠镜等检查,确保自身健康和胎儿的安全。

3.有家族遗传背景的人群

对于有家族性结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即使没有出现症状,也应该定期进行结肠镜筛查等相关检查。因为这类人群具有较高的患病风险,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要提高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的认识,了解相关的遗传规律和检查方法,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筛查和监测。

了解疾病
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主要是指患者的结直肠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腺瘤,好发于老年男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结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不一定需要切除。结肠息肉的类型较多,其中增生性息肉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表现,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患者定期复查即可。如果属于炎症性息肉,经过有效的抗炎治疗干预原发病后,息肉通常会自行消失,也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但是如果患者存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这类息肉癌变的风险较高,建议患者尽早通过外科
结肠息肉和年龄有关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的发生和年龄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年龄的增长可能会提高患结肠息肉的几率。结肠息肉发病的具体病机并不明确,但是多与炎症刺激、遗传或者基因突变等原因有关,而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经常抽烟酗酒,还有年龄增长,都可能会影响结肠功能,导致结肠上局部组织老化脱落,或者异常增殖,引起结肠息肉生长。除此之外,过
多发性结肠息肉会容易癌变吗?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多发结肠息肉是有几率恶变的,建议到正规医院及时检查治疗,凡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息肉是会癌变的。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就要看息肉性质的。
结肠息肉切除后还会癌变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切除后一般不会发生癌变。结肠息肉的类型较多,其中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切除后通常不会反复发作。而炎症性息肉在炎症反应消退后可能会随之消失,癌变的几率也很低。如果患者存在腺瘤性息肉,则存在一定癌变的趋势,但是如果患者能够尽早切除,术后癌变的几率也会降低,不需要过分担心。患者
结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通常早期时息肉较小,所以多数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仅在检查时明确病变。随着息肉逐渐增长,患者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症状;若息肉表面存在较多血管,血管破裂后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表现为呕血、黑便;若降结肠息肉较大,堵塞肠腔,还会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习惯改变等现象;且结肠息
结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肠道出血的症状,一般为鲜红色或者暗红色。如果患者息肉较大或者属于多发性息肉,还可出现排便次数增多、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结肠息肉过大,可引起肠梗阻、肠套叠,容易出现腹部绞痛的症状。患者可以到医院做直肠指诊、大便常规检查、肠道造影检查等明确诊断。如果患
广基结肠息肉是指什么?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广基结肠息肉属于良性的结肠息肉,只是广基结肠息肉的基底部相对比较宽,而且相对更加容易癌变。在临床上多考虑是由于长时间慢性炎症刺激造成的,会造成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有粘液以及脓血便。在临床上一旦发现广基结肠息肉就建议尽早采取手术摘除,避免术后后期恶变。同时在术后三个月需要复查下电子结肠镜,因为息肉很容易
结肠息肉和肿瘤的区别?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和肿瘤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结肠息肉体积较小,肿瘤体积相对较大。2、息肉呈局部凸起状改变,部分息肉有蒂样结构和结肠相连。肿瘤呈局部隆起或环形生长,可造成肠管狭窄。3、息肉表面光滑,和肠管颜色一致,肿瘤表面呈菜花状,并可见溃疡形成。4、息肉为良性疾病,虽然有恶变的倾向,但局部切除即可治愈,结肠
结肠息肉会肚子痛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的患者有可能出现肚子痛症状。如果患者结肠内的息肉体积较大,对邻近组织产生压迫,容易导致腹痛。其次,患者因为息肉造成肠道梗阻时,可使腹痛症状加重。如果患者肠道内的息肉体积较小,通常不会产生腹痛感觉。如果患者腹部疼痛症状严重,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结肠内镜手术、腹腔镜手术等
良性结肠息肉的症状?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一般患者结肠息肉体积较小时并不会产生特殊症状,所以多数患者可在进行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如果患者结肠息肉已经破损,则患者可出现便血情况,同时也可频繁出现腹痛、腹泻等现象,而且在破损部位继发感染后,患者可排出黏液脓血便。而在结肠息肉堵塞肠道时,则可影响肠道蠕动,不仅可引起腹痛,而且还可诱发肠套叠、肠梗
结肠息肉会癌变吗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主要是看结肠息肉属于什么性质。如果是增生性、炎性的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但是腺瘤样息肉,容易发生癌变。肠癌与腺瘤的癌变有密切关系,在腺瘤样息肉里,比如家族性息肉病、以息肉病为突出表现的林奇综合征、管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这些腺瘤也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结肠息肉怎么治疗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分为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1.炎性息肉如果是炎性息肉,患者肠道存在慢性炎症,可以遵医嘱选择药物治疗,比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还可遵医嘱口服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改善肠道功能。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肠炎得到有效控制,结肠息肉也会逐渐消失。2.腺瘤样息肉如果是腺瘤样息肉,
结肠息肉术后多久能活动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术后具体活动时间,主要取决于息肉大小以及治疗方法。小息肉主要采用APC方法,较大息肉需要采用EM2,如果息肉相对较深或是较大,需要完整切除,可能需要进行ESD治疗。1.APC方法如果是APC治疗,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地,进行轻微活动,少量散步。2.EM2或是ESD治疗如果是进行EM2或是ESD治疗,建议患者适当延长卧床时间,建议
乙状结肠息肉是什么意思
张颖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乙状结肠息肉是在乙状结肠粘膜表面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病理上常将结肠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肿瘤性息肉主要是指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一般建议结肠镜下切除治疗。
乙状结肠息肉是什么意思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乙状结肠息肉是指在乙状结肠部位长出了一些肉瘤样的物质,而造成这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所造成。乙状结肠息肉一般都是良性的,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单发乙状结肠息肉一般没有太多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多发乙状结肠息肉需要手术切除,但乙状结肠息肉很少会发展为肠癌。
乙状结肠息肉0.4cm会是癌吗
古风 副主任医师
桂林市人民医院 三甲
乙状结肠息肉0.4cm是否是癌症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将息肉切除,通过病理检查分析确诊病变情况,多数是良性病变,但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性改变。因此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息肉需要及早手术将病变组织切除,避免病变继续发展。如果检查结果为良性说明不是癌症,要定期随诊观察,如果病理检查为恶性说明是癌症,需要扩大手术范围进行肿瘤根治术。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