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管理需控制蛋白质、盐摄入,控制血糖需生活方式干预联合降糖药物)、控制血压(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并发症防治(贫血需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等,骨代谢异常需补充维生素D等维持钙磷平衡)、肾脏替代治疗(终末期肾病时可选择透析或肾移植,透析分血液和腹膜透析,肾移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且注意免疫抑制剂副作用)。
一、一般治疗
1.饮食管理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一般早期可适当限制蛋白质(0.8-1.0g/(kg·d)),肾功能不全时进一步减少至0.6-0.8g/(kg·d),且以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为主。同时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保证热量供应,维持合适体重。例如,通过合理搭配主食,选择低升糖指数的主食如全谷物等,来稳定血糖水平,进而间接影响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保证生长发育营养需求的同时要遵循上述蛋白质等摄入原则;老年患者则更要关注营养均衡且不过度增加肾脏负担。不同性别的患者在饮食上总体遵循上述原则,但要考虑到性别相关的代谢差异等因素进行适当微调。有肥胖病史的患者更要严格控制热量摄入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情况。
控制盐的摄入,每日盐摄入应小于5g,对于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盐摄入应更严格控制在3-5g/d,减少钠水潴留,减轻肾脏负担,有助于控制血压等指标,对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2.控制血糖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联合降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上要保持规律的运动,如根据年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年轻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等,每周至少150分钟;老年患者可选择散步等温和运动。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在药物选择上,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可选用不增加肾脏负担且能有效控制血糖的药物,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这类药物除了降糖作用外,还具有减轻蛋白尿、降低血压、改善心肾预后等作用;对于1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依靠胰岛素控制血糖,要根据血糖监测情况精细调整胰岛素剂量,以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尽量小于10.0mmol/L等,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血糖控制目标上可能有细微差异,儿童患者需在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控制血糖,老年患者要避免低血糖发生等风险;不同性别的患者在降糖药物的选择和血糖控制具体目标上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不同考虑,但总体遵循上述大原则;有低血糖病史的患者在降糖治疗中要更加谨慎调整药物和监测血糖。
二、控制血压
1.降压药物选择
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例如,ACEI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从而减少尿蛋白;ARB类药物则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发挥类似作用。对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一般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如果患者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血压,但要注意避免过低血压导致肾脏灌注不足等情况。
若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血压,可联合使用其他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在降压药物选择上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潜在损害且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的降压幅度不宜过大过快,防止出现脑供血不足等情况;不同性别的患者在药物代谢等方面可能有差异,需适当调整用药;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2.血压监测
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一般家庭可自备血压计,每天在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如晨起和傍晚各测量一次,记录血压值。通过密切监测血压,能及时了解血压控制情况,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压长期稳定在目标范围内,进而更好地保护肾脏功能。
三、并发症防治
1.贫血防治
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合并贫血,主要是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等原因引起。对于贫血患者,可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同时要注意补充铁剂等造血原料,保证铁蛋白等指标在正常范围。不同年龄的患者在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等方面可能需要调整,儿童患者要严格按照儿童用药安全原则使用;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情况等;女性患者如果有月经失血等情况可能需要更关注铁的补充情况;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贫血时要谨慎评估风险。
2.骨代谢异常防治
糖尿病肾病患者易出现骨代谢异常,如肾性骨病等。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等,根据患者维生素D水平调整补充剂量。同时要监测血钙、血磷等指标,维持钙磷代谢平衡。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代谢异常的影响更为关键,需更精准调整维生素D等补充;老年患者要关注骨密度变化等情况;不同性别的患者骨代谢可能因激素水平等差异有不同表现,在防治骨代谢异常时要综合考虑;有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病史的患者在骨代谢异常防治中要特别关注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监测和调整。
四、肾脏替代治疗
1.透析治疗
当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时,需考虑透析治疗。透析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等;腹膜透析则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进行透析。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进行透析治疗时要考虑其血管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一般状况、心肺功能等情况选择透析方式;不同性别的患者在透析治疗的耐受性等方面可能有差异;有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在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时要更加谨慎评估风险。
2.肾移植
肾移植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要严格掌握肾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肾移植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要注意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如感染、肿瘤等发生风险。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肾移植后的免疫抑制剂使用剂量等方面需调整;儿童肾移植患者要特别关注免疫抑制剂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性别的患者在免疫抑制剂代谢等方面可能有差异;有感染病史等情况的患者在肾移植后要更加严格预防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