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和肾衰竭有什么区别
肾功能不全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起病急、诱因多样,部分可恢复,慢性呈进行性发展;肾衰竭是其恶化的严重阶段,也分急性和慢性。病因上急性肾功能不全有肾前、肾性、肾后等因,儿童有特殊情况,慢性多由慢性肾病迁延所致,不同人群有差异;临床表现上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肾衰竭各阶段表现不同;治疗原则上急性肾功能不全要去除病因,儿童有特殊注意,慢性要延缓进展、治基础病等,肾衰竭阶段急性需肾替代治疗等,慢性以肾替代治疗为主。总之,肾功能不全及肾衰竭在定义、病程、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存在多方面区别,不同人群有其各自特点。
一、定义与病程阶段
肾功能不全: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指肾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它分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往往起病较急,多由肾前性因素(如血容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等)、肾性因素(如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球肾炎等)或肾后性因素(如尿路梗阻等)引起,若及时去除诱因,部分患者肾功能有可能恢复;慢性肾功能不全则是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的过程,多由慢性肾脏疾病逐渐进展而来,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病情会缓慢地向肾衰竭方向发展。
肾衰竭:是肾功能不全进一步恶化的严重阶段,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起病急骤,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可出现少尿或无尿、电解质紊乱等严重表现;慢性肾衰竭是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基础上,肾功能逐渐减退至不可逆的阶段,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尿毒症毒素潴留相关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贫血、钙磷代谢紊乱等。
二、病因方面的区别
肾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
急性肾功能不全:肾前性病因多见于严重脱水、大出血、休克等情况,使肾脏灌注不足;肾性病因可能与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等有关;肾后性病因常见于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导致尿路梗阻。对于儿童来说,先天性尿路畸形等也可能引发急性肾功能不全,且儿童使用肾毒性药物更需谨慎,因为其肾脏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对药物的耐受能力较差。
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由慢性肾脏疾病迁延不愈所致,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不同性别中发病率可能因个体的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所不同;糖尿病肾病多见于有长期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女性在妊娠相关的肾脏病变等方面也可能有其独特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情况;高血压肾病与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有关,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重高血压进而增加患高血压肾病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本身的生理退化也可能参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
肾衰竭的病因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
急性肾衰竭:严重的急性肾功能不全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进展为急性肾衰竭,其病因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基本一致,只是病情更为严重,肾功能损害程度更深。
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持续进展的结果,其病因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肾脏结构和功能遭到严重破坏,最终进入肾衰竭阶段。
三、临床表现的区别
肾功能不全阶段的表现
急性肾功能不全:在少尿期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可伴有恶心、呕吐、乏力等全身症状,血肌酐、尿素氮可迅速升高,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等较为常见;多尿期时尿量逐渐增多,但此时肾脏的浓缩功能仍未完全恢复,可能会出现脱水、低钾血症等情况;恢复期时肾功能逐渐恢复,症状逐渐减轻。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时,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密切监测尿量、电解质等指标。
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可能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非特异性表现,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高血压等多种表现,血肌酐、尿素氮进行性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不同性别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上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略有差异,比如女性若因妊娠相关疾病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可能会有与妊娠相关的一些表现或后续影响;老年人患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可能更为复杂,且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肾衰竭阶段的表现
急性肾衰竭:除了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的表现外,在肾衰竭阶段,患者的内环境紊乱更为严重,可出现严重的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肺水肿、脑水肿等,甚至会危及生命。
慢性肾衰竭:进入肾衰竭阶段后,患者的尿毒症症状更为明显,全身各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如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消化系统症状加重,恶心、呕吐频繁;血液系统严重贫血;骨骼系统出现肾性骨病等,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等手段来维持生命。
四、治疗原则的区别
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急性肾功能不全:首先要去除病因,如纠正血容量不足、停用肾毒性药物、解除尿路梗阻等。对于肾前性因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不全,主要是补充血容量;肾性因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如使用激素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肾后性因素导致的则需解除梗阻。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是延缓肾功能进展,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等。同时要进行对症治疗,如纠正贫血、调节钙磷代谢等。生活方式方面,要指导患者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适量运动等。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在饮食和运动的具体安排上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老年人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哺乳期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要兼顾特殊时期的生理需求。
肾衰竭的治疗
急性肾衰竭:在肾衰竭阶段,除了针对急性肾衰竭的一般治疗外,还需要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对于符合肾移植指征的患者,可考虑肾移植手术。儿童急性肾衰竭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病情等调整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和参数。
慢性肾衰竭:进入肾衰竭阶段后,肾脏替代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血液透析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腹膜透析可以在家中进行,但需要严格注意操作的无菌等要求。肾移植是治疗慢性肾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找到合适的供体,并且术后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在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时要考虑其心肺功能等整体状况,女性在肾移植术后要注意激素等免疫抑制药物对月经、妊娠等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