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和肾小球肾炎的区别
肾盂肾炎与肾小球肾炎在定义与发病部位、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肾盂肾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发病于肾盂等上尿路,分急性和慢性,表现有发热、膀胱刺激征等,实验室检查尿有白细胞等,治疗以抗感染等为主;肾小球肾炎多由免疫等因素致肾小球受损,分急性和慢性,表现有血尿、蛋白尿等,实验室检查尿有蛋白、红细胞等,治疗以对症等为主,不同人群患病各有特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炎症,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发病部位主要在肾盂等泌尿系统的上尿路部分。
肾小球肾炎:是肾小球受到免疫、感染等多种因素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发病部位主要在肾小球。
二、病因差异
肾盂肾炎:
致病菌感染:绝大多数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多由尿道上行感染所致,如女性由于尿道短而宽,且靠近肛门,更易发生上行感染引发肾盂肾炎;另外也可通过血行感染等途径,比如皮肤感染灶的细菌可经血液循环到达肾盂引起炎症,常见于机体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
肾小球肾炎:
免疫因素:多数肾小球肾炎是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例如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导致炎症反应,常见的如链球菌感染后,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发炎症;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小球,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可导致肾小球受损引发肾炎。
其他因素:一些非免疫因素也可引起肾小球肾炎,如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肾小球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药物、中毒等也可能损伤肾小球引发炎症,长期使用某些肾毒性药物的人群需警惕药物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不同
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常表现为发热、寒战、体温可高达38℃以上,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还可出现腰痛,多为单侧或双侧腰部胀痛或酸痛,体格检查可发现肾区叩击痛。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多样,可间歇性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也可表现为腰部酸痛不适,部分患者可有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病情迁延不愈者可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夜尿增多、肌酐升高等。
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前驱感染后1-3周起病,典型表现为血尿(可呈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水肿(多为眼睑及颜面部水肿,晨起明显)、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小球肾炎:起病隐匿,病情迁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逐渐减退,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四、实验室检查特点
尿常规:
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时,尿中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可见白细胞管型,尿蛋白可呈弱阳性,血尿一般为镜下血尿;慢性肾盂肾炎时,尿沉渣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可呈阳性,也可出现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尿蛋白多为+-++,尿沉渣可见红细胞增多,可见管型,如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尿蛋白量不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也可见管型,如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等。
肾功能检查:
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时,肾功能多无明显异常,慢性肾盂肾炎时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肾功能受损表现。
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早期肾功能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功能逐渐减退,血肌酐、尿素氮进行性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影像学检查:
肾盂肾炎:超声检查可发现肾盂肾盏变形、缩窄,肾脏表面不光滑等改变;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显影延迟、肾盂积水等表现。
肾小球肾炎:超声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晚期可见双肾体积缩小;肾活检是诊断肾小球肾炎的重要方法,可明确病理类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五、治疗原则区别
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一般疗程10-14天,同时要多饮水,勤排尿,以冲洗尿道,促进炎症消退。发热等症状明显者可给予对症退热治疗。
慢性肾盂肾炎:治疗较为复杂,需要去除诱发因素,如治疗尿路结石等解剖结构异常,选用敏感抗生素长疗程低剂量抑菌疗法,同时要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肾功能不全者要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
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后逐步增加活动量。治疗感染灶,一般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链球菌感染灶,但过敏者需选用其他抗生素。对症治疗包括利尿消肿、降血压等,高血压急剧升高者可使用降压药物。
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目的是延缓肾功能减退,防止并发症。主要措施包括限制蛋白及磷的摄入,优质低蛋白饮食,同时给予降压治疗,控制血压在理想水平(一般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还可使用血小板解聚药等,对于肾功能不全者要按照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六、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
肾盂肾炎:儿童患肾盂肾炎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如出现发热、哭闹不安、拒食等情况要警惕,由于儿童尿路解剖生理特点,更容易发生上行感染,治疗时要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剂量,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尿液排出。
肾小球肾炎: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与链球菌感染相关,要注意休息,积极治疗感染灶,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降压等对症治疗要谨慎合理。
妊娠期女性:
肾盂肾炎:妊娠期女性由于生理变化,输尿管蠕动减弱,容易发生肾盂肾炎,治疗时要选用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要注意多饮水,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肾小球肾炎:妊娠期患肾小球肾炎需谨慎治疗,要权衡药物对胎儿和母亲的影响,降压等治疗要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胎儿状况。
老年人:
肾盂肾炎:老年人免疫力较低,肾盂肾炎容易反复发作,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能仅有低热、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治疗时要更谨慎地选择抗生素,注意药物的肾毒性,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预防肾盂肾炎的复发。
肾小球肾炎:老年人肾小球肾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要密切监测肾功能,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情况,药物剂量要适当调整,注意防治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