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肾炎是什么病
间质性肾炎是累及肾间质及肾小管功能的一组疾病,病因包括药物相关(如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含马兜铃酸中药)、感染相关(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代谢性疾病相关(糖尿病肾病晚期、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及其他(恶性肿瘤、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表现有肾功能异常(早期肾小管功能异常,后期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和肾小管功能异常表现(肾小管性酸中毒、肾性糖尿等);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肾间质相关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超声、肾活检病理检查);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停用肾毒性药物、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病等)和对症支持治疗(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需综合患者多因素个体化诊治
一、病因分类
1.药物相关
某些药物可引发间质性肾炎,如抗生素中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也较为常见。药物引起间质性肾炎的机制可能与药物过敏反应有关,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后形成全抗原,引发免疫反应,损伤肾间质和肾小管。在年龄方面,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上述药物时发生间质性肾炎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儿童患者由于肾脏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与成人不同,也需谨慎使用可能导致间质性肾炎的药物。
滥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也可导致马兜铃酸肾病,属于间质性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种情况在有长期服用不明中药史的人群中需特别警惕,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受累,但长期服用的人群风险更高。
2.感染相关
细菌感染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血行感染或肾周围感染蔓延至肾间质。病毒感染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也可导致间质性肾炎。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等感染因素影响而引发间质性肾炎;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对低下,也容易因感染诱发间质性肾炎。
寄生虫感染,如疟原虫、血吸虫感染等,也可能累及肾间质导致间质性肾炎。
3.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肾脏,导致间质性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间质性肾炎的机制是自身抗体攻击肾间质等组织,引起免疫炎症反应。在性别方面,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常见于女性,因此女性在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需密切关注肾脏情况,警惕间质性肾炎的发生;不同年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都可能出现间质性肾炎,但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可能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
4.代谢性疾病相关
糖尿病肾病在晚期可出现间质性肾炎的表现,糖尿病导致肾间质病变的机制与高血糖引起的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功能异常等有关。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也可能累及肾脏,导致间质性肾炎,肥胖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等可影响肾间质和肾小管功能。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发生间质性肾炎的风险不同,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肾脏损伤更容易进展;儿童肥胖相关的代谢性间质性肾炎相对较少见,但随着儿童肥胖率的上升,也需关注。
5.其他
恶性肿瘤相关的间质性肾炎,肿瘤细胞可通过直接浸润、免疫反应等方式影响肾间质和肾小管。肾脏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也可导致间质性肾炎,移植肾的排斥反应涉及免疫细胞对移植肾组织的攻击,包括肾间质和肾小管等结构。
二、临床表现
1.肾功能异常
早期可能仅有轻度的肾小管功能异常,如尿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夜尿增多。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对于儿童患者,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肾脏在儿童生长过程中不仅有排泄功能,还参与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药物排泄障碍,进一步影响药物治疗其他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同病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功能异常的进展速度不同,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肾炎如果能及时停用相关药物,部分患者肾功能可能有所恢复;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功能进展可能相对较快。
2.肾小管功能异常表现
可出现肾小管性酸中毒,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儿童患者出现肾小管性酸中毒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和生长;老年患者可能因肾小管性酸中毒导致电解质紊乱加重,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还可出现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等,即尿液中出现过多的葡萄糖、氨基酸等,这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的。
三、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见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不同病因的间质性肾炎尿常规表现有所差异,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肾炎可能有嗜酸性粒细胞尿等特征。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等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参考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肾功能指标来判断是否异常;老年患者的肾功能正常参考值与年轻人不同,需注意区分。
肾间质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肾小管功能相关的检查,尿渗透压测定、尿β-微球蛋白测定等,可帮助评估肾小管功能受损情况。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了解肾脏的大小、形态等,间质性肾炎患者肾脏可能出现大小正常或缩小等改变。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发育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结构异常;老年患者超声检查可辅助判断肾脏整体情况。
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间质性肾炎的金标准,通过肾活检可以明确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等病变情况,以及区分不同病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如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特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间质性肾炎可见相应的免疫病理改变。但肾活检是有创检查,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谨慎选择,对于儿童患者需充分评估风险;老年患者如果存在出血倾向等禁忌证则需慎重考虑。
四、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如停用相关的肾毒性药物,对于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肾炎,及时停用可疑药物是关键,这对于阻止病情进展至关重要。对于感染引起的间质性肾炎,积极控制感染,根据感染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间质性肾炎则需要治疗原发病,调整自身免疫状态。不同年龄患者在去除病因时需考虑其特殊情况,儿童患者停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替代治疗等;老年患者要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2.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进行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同时限制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需要,营养支持要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满足生长需求;老年患者营养支持要考虑其消化功能和基础疾病情况。
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如肾小管性酸中毒引起的电解质紊乱需要及时纠正,根据具体的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情况给予相应的补充或调整治疗。
间质性肾炎是一组复杂的肾脏疾病,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各有特点,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