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胸部疼痛
强直性脊柱炎胸部疼痛原因是炎症侵犯相关结构致局部炎性反应刺激神经末梢,临床表现有疼痛性质、部位及与活动关系等特点,评估方法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等,非药物干预有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等,药物治疗主要用非甾体抗炎药,病情监测包括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监测,随访要定期及健康指导,需综合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以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一、强直性脊柱炎胸部疼痛的原因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地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当病变累及胸部时,可引起胸部疼痛,其原因主要与炎症侵犯相关。炎症会导致胸肋关节、肋骨与脊柱连接部位等受到影响,引发局部的炎性反应,使得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刺激神经末梢从而产生疼痛。研究表明,约有30%左右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胸部疼痛的症状,炎症在胸椎关节及周围结构的持续作用是导致胸部疼痛的关键因素。
二、强直性脊柱炎胸部疼痛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1.疼痛性质:多为隐痛、钝痛,也可表现为刺痛,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患者疼痛较为轻微,仅在特定活动时稍有感觉;而有的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会影响日常的呼吸、活动等。
2.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胸段脊柱区域,可牵涉到胸部前方、侧方等部位,疼痛范围可能会随着病情进展而有一定变化。例如,早期可能主要局限于胸椎某一局部关节周围,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累及更广的胸部区域。
3.与活动的关系:一般在休息时疼痛可能相对较轻,而活动后尤其是脊柱屈伸、转动等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活动会刺激受累的关节及周围组织,加重炎性反应和局部的刺激症状。比如患者在弯腰、转身等动作时,胸部疼痛可能会明显加剧。
三、强直性脊柱炎胸部疼痛的评估方法
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让患者在一条10cm的直线上标记出自己胸部疼痛的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较为直观地评估患者胸部疼痛的主观程度,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的变化。
2.患者报告结局评估(PRO):包括患者对胸部疼痛对日常生活影响的评估,如疼痛是否影响睡眠、呼吸、穿衣等日常活动。通过患者详细描述胸部疼痛对其生活各方面的干扰情况,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3.体格检查:医生会对胸部相关关节进行检查,如触摸胸肋关节处是否有压痛、检查脊柱的活动度等。例如,检查胸廓活动度,正常情况下深呼吸时胸廓活动度在3-5cm以上,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由于胸部关节受累,胸廓活动度往往会减小,通过测量深呼吸时胸廓的活动范围可以辅助评估胸部疼痛相关的病情情况。
四、强直性脊柱炎胸部疼痛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1.物理治疗
热疗:可以采用热敷、红外线照射等方法。热疗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胸部疼痛。例如,使用热水袋热敷胸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年龄较大或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避免烫伤,因为这类人群皮肤感觉可能相对不敏感,更容易发生烫伤。
脊柱活动度训练:进行适度的脊柱屈伸、旋转等活动训练,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剧烈的活动加重疼痛。比如进行简单的脊柱前屈后伸运动,患者站立位,缓慢向前弯曲脊柱,尽量触摸双脚,然后缓慢伸直,重复进行;或者进行脊柱左右旋转运动,保持腰部稳定,缓慢转动上半身,左右交替进行。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关节灵活性下降等原因,运动幅度要适中,以自身能耐受且不引起疼痛明显加剧为度;对于年轻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强度,但也需循序渐进。
2.康复锻炼
深呼吸锻炼:深呼吸有助于维持胸廓的活动度,减轻胸部疼痛相关的呼吸受限等问题。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缓慢深吸气,使腹部和胸部充分扩张,然后缓慢呼气,重复进行。每天可进行3-4组,每组10-15次。对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深呼吸锻炼时要注意避免过度通气等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肺功能情况调整锻炼强度。
姿势矫正锻炼: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对于减轻胸部疼痛也很重要。教导患者保持脊柱挺直,双肩后展,坐立时选择有良好支撑的椅子,使腰部、背部得到充分支撑。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要定时进行姿势矫正锻炼,每工作1小时左右,进行5-10分钟的脊柱伸展、肩部放松等活动,以纠正不良姿势对胸部关节的不利影响。
五、强直性脊柱炎胸部疼痛的药物治疗
目前用于缓解强直性脊柱炎胸部疼痛的药物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消肿的作用。例如塞来昔布等药物,可有效减轻胸部炎症引起的疼痛。但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有严重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等,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要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孕妇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哺乳期女性使用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加重胃肠道溃疡等病情。
六、强直性脊柱炎胸部疼痛的病情监测与随访
1.病情监测
症状监测:密切观察胸部疼痛的频率、程度、性质以及与活动、休息等因素的关系变化。如果胸部疼痛突然加重、疼痛性质改变或者出现新的伴随症状(如呼吸困难、发热等),要及时就医。例如,患者原本胸部隐痛,近期疼痛频率增加、程度加重,且伴有发热,可能提示病情有活动加重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评估。
实验室检查监测: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血沉和CRP升高往往提示体内炎症活动较明显,当强直性脊柱炎胸部疼痛相关病情有变化时,这些炎症指标可能会相应改变。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血沉和CRP,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监测。
影像学监测:定期进行脊柱及胸部相关部位的影像学检查,如骶髂关节和脊柱的X线、CT或MRI检查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关节炎症的进展情况、骨质破坏等变化,有助于评估胸部疼痛相关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例如,MRI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关节炎症等病变更为敏感,可作为评估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建议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复查影像学检查的间隔时间,通常1-2年左右复查一次,病情变化时随时复查。
2.随访
定期随访:患者需要定期到风湿免疫科门诊进行随访,一般每3-6个月随访一次。在随访过程中,医生会综合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等原因,随访间隔可能需要根据病情适当调整,但总体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健康指导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康复锻炼的指导等。例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优化康复锻炼方案,提醒患者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姿势、保暖等,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劝导其戒烟,因为吸烟可能会加重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从而影响胸部疼痛等症状。
总之,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胸部疼痛,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采取合适的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措施,并进行密切的病情监测与随访,以最大程度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