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怎么治疗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及并发症防治。一般治疗涉及休息与活动、饮食(蛋白质、钠盐、脂肪摄入);对症治疗包括利尿消肿(用利尿剂及注意电解质)、减少尿蛋白(用ACEI/ARB类药物);免疫抑制治疗有糖皮质激素(起始足量等原则及注意儿童、成人不良反应)、细胞毒性药物(适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免疫抑制剂(监测血药浓度及注意特殊人群);并发症防治包括感染防治(预防及抗感染用药)、血栓栓塞并发症防治(抗凝及注意儿童等)、急性肾损伤防治(找诱因及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
肾病综合征患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可促进机体血液回流,减轻肾脏负担,有利于水肿消退。待病情缓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进行轻度的散步等活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过度劳累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复发。成人患者也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加重水肿。
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病史较长的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在休息和活动安排上需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身体的影响,在保证休息的同时,适度活动以维持身体机能,但要避免活动强度过大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2.饮食:
蛋白质摄入:一般给予正常量的优质蛋白饮食,每天每公斤体重约1g。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牛奶等,因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尿丢失,机体处于蛋白质营养不良状态,补充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机体营养状况。但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摄入需保证,但也要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避免加重肾脏代谢负担。有糖尿病病史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在蛋白质摄入的同时要注意血糖的控制,选择合适的优质蛋白来源,避免因蛋白质摄入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钠盐摄入:水肿明显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天钠盐摄入量应少于3g。减少钠盐摄入可以减轻水钠潴留,缓解水肿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中钠盐的控制,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如腌制食品等;成人患者也要自觉控制钠盐摄入,保持清淡饮食。有高血压病史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严格限制钠盐摄入对控制血压也有重要意义,因为高盐饮食会加重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损害肾脏。
脂肪摄入:应给予低脂饮食,因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加重高脂血症,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选择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植物油等,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对于肥胖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控制脂肪摄入尤为重要,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代谢紊乱。
二、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
常用的利尿剂有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袢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以及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等。通过使用利尿剂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但在使用利尿剂过程中要注意监测电解质情况,因为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对于儿童患者,使用利尿剂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密切观察尿量、电解质等变化,避免因利尿剂使用不当引起不良反应。有电解质紊乱病史的患者,在使用利尿剂时要更加谨慎,可适当增加电解质监测的频率,根据电解质情况调整利尿剂的使用方案。
2.减少尿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具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例如卡托普利属于ACEI类药物,氯沙坦属于ARB类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漏出。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使用这类药物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密切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变化;成人患者也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干咳等,对于不能耐受干咳的患者可考虑换用ARB类药物。有低血压病史或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使用这类药物时要谨慎评估,避免因药物导致血压过低或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三、免疫抑制治疗
1.糖皮质激素:
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等发挥作用。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减少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从而减少尿蛋白。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遵循起始足量、缓慢减药、长期维持的原则。对于儿童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等不良反应。成人患者也要注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等,定期进行骨密度、血糖、血压等监测。有骨质疏松病史或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预防骨质疏松,调整降糖方案控制血糖等。
2.细胞毒性药物:
如环磷酰胺等,适用于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环磷酰胺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但细胞毒性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脱发、出血性膀胱炎等。在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前要评估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情况,儿童患者使用时要特别谨慎,因为其对骨髓等器官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要密切监测血常规变化,及时发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有出血性膀胱炎病史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或慎用环磷酰胺。
3.免疫抑制剂:
如他克莫司等,对于一些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可能有一定疗效。他克莫司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他克莫司时要监测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同时要注意其不良反应,如感染、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使用他克莫司时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和血药浓度。
四、并发症防治
1.感染防治: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尿丢失,导致机体免疫球蛋白减少,同时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容易发生感染。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等。一旦发生感染,要积极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预防感染,如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保暖等。有反复感染病史的患者,要查找感染的原因,如是否存在免疫功能持续低下等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
2.血栓、栓塞并发症防治: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如肾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对于有高凝状态的患者,可给予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但在使用抗凝药物时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等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抗凝治疗要谨慎评估,因为儿童凝血系统相对不稳定,使用抗凝药物容易导致出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有出血倾向病史的患者,禁用或慎用抗凝药物。
3.急性肾损伤防治:
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发生急性肾损伤,如有效血容量不足、肾毒性药物使用等。要积极寻找并去除诱因,如补充血容量、停用肾毒性药物等。对于已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血液净化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肾脏储备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急性肾损伤,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肾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