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特点包括症状表现、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学变化、冠状动脉病变等。
1.症状表现
心肌缺血的典型症状为胸痛或胸部不适,通常表现为压迫感、紧缩感或钝痛,而非尖锐的刺痛。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下颌或背部。症状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2.心电图改变
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常出现特征性改变,如ST段压低(常见于心内膜下缺血)或抬高(常见于透壁性缺血),T波倒置等。这些改变反映了心肌细胞在缺血状态下发生的电生理异常,是心肌缺血的重要标志之一。
3.心肌酶学变化
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受损,导致细胞内酶释放入血液,如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其中,CK-MB同工酶对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这些酶水平的升高是心肌缺血的重要生化标志。
4.冠状动脉病变
心肌缺血的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通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冠状动脉内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冠脉造影可以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是诊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