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主要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吸氧因素及其他因素相关,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早产儿需密切眼底筛查,救治中要合理规范用氧并积极处理相关问题以降低ROP发生风险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视网膜的血管发育尚未成熟是关键因素。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视网膜血管未发育完全的概率越高,视网膜新生血管等病变发生风险也就越大。一般来说,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早产儿,发生ROP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例如,大量临床研究统计显示,胎龄在28周以下、出生体重低于10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ROP的发生率可高达50%-60%。
吸氧因素:在早产儿的救治过程中,吸氧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但不当的吸氧可能引发ROP。高浓度吸氧会抑制视网膜血管的正常生长,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进而促使新生血管形成。不过,并非吸氧就一定会导致ROP,而是吸氧的浓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如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会增加ROP的发生风险。
其他因素:感染、贫血、动脉导管未闭等也可能与ROP的发生有关。感染会加重早产儿的全身状况,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和正常发育;严重贫血会使视网膜缺氧,诱导新生血管生成;动脉导管未闭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也可能影响视网膜的血供,从而增加ROP的发病几率。
对于早产儿,尤其是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需密切进行眼底筛查,以便早期发现ROP并及时干预,降低视力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早产儿救治过程中,应合理规范用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高浓度长时间吸氧,同时积极处理可能影响早产儿健康的感染、贫血等相关问题,以降低ROP的发生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