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为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0.3-0.5cm处(相当于下颌孔表面投影),解剖学上此位置能接近下颌孔,儿童、有手术史或解剖变异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进针时患者大张口,注射器放对侧口角,与中线成45°角,刺入约2.5cm达下颌骨骨面,回抽无血注药1-1.5ml,不同患者操作需调整力度角度,有特殊情况要谨慎并观察异常。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为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0.3-0.5cm处(相当于下颌孔表面投影),解剖学上此位置能接近下颌孔,儿童、有手术史或解剖变异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进针时患者大张口,注射器放对侧口角,与中线成45°角,刺入约2.5cm达下颌骨骨面,回抽无血注药1-1.5ml,不同患者操作需调整力度角度,有特殊情况要谨慎并观察异常
解剖学基础相关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下颌孔位于下颌支内侧面中央稍偏后上方,呈漏斗状,其前方有下颌小舌。翼下颌皱襞是由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的黏膜皱襞,它覆盖着翼下颌韧带。进针点选择在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0.3-0.5cm处,是因为此位置能够较为准确地接近下颌孔,从而将麻醉药物注射到下牙槽神经周围,达到麻醉下牙槽神经及其分布区域的目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下颌骨的解剖结构与成人有所不同,下颌孔的位置相对更靠上,进针时需特别注意进针的深度和角度,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对于有口腔颌面部手术史或解剖结构变异的患者,可能需要借助口腔X线片等辅助手段来精准确定进针点,以确保麻醉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进针操作要点
进针时,患者大张口,注射器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二前磨牙之间,与中线成45°角。进针时针尖沿着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0.3-0.5cm处刺入,深入约2.5cm左右,当针尖触及下颌骨骨面时,表明已接近下颌孔,此时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醉药物1-1.5ml。在进针过程中,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健康状况的患者,操作时的力度和角度需要适当调整。例如,女性患者可能下颌骨相对较窄,进针时力度不宜过大;老年患者由于骨质可能有疏松等变化,进针深度和角度的把握要更加谨慎,避免造成骨损伤或其他并发症。同时,对于有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操作时要更加轻柔,进针后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