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管损伤
食管损伤是食管受各种因素影响发生结构破坏或功能异常的情况,按原因分为器械性损伤(内镜检查相关、异物损伤)、化学性损伤(腐蚀性损伤)、外伤性损伤(胸部外伤),按程度分为黏膜损伤、肌层损伤、全层损伤,不同类型有不同表现及治疗方式,全层损伤可致严重并发症需紧急手术。
按损伤原因分类
器械性损伤:
内镜检查相关:在进行食管内镜检查时,如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食管黏膜擦伤、穿孔等。一般来说,熟练的内镜医师操作下,这种损伤的发生率较低,但对于一些食管本身存在病变(如食管狭窄、食管静脉曲张等)的患者,发生穿孔等严重损伤的风险会增加。例如,有研究表明,在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时,食管穿孔的发生率约为0.5%-2%。
异物损伤:误吞异物是导致食管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如误吞鱼骨、假牙等。异物可嵌顿在食管的生理狭窄处,如食管入口处、主动脉弓压迹处和食管穿过膈肌处等。儿童由于好奇心强,且食管较细,误吞异物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人可能因牙齿缺失、咀嚼功能下降或食管蠕动功能减退等原因,也容易发生异物嵌顿。例如,有统计显示,儿童食管异物发生率占急诊异物的一定比例,且不同年龄儿童误吞异物的种类有差异,年幼儿童多误吞小玩具等,年长儿童可能误吞硬币等。
化学性损伤:
腐蚀性损伤:多因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引起。强酸可使食管黏膜蛋白凝固坏死,强碱可使组织溶解坏死。不同浓度的腐蚀性物质造成的损伤程度不同,高浓度的腐蚀性物质会导致严重的食管全层损伤,甚至穿孔。例如,误服浓盐酸后,食管黏膜会迅速出现灼伤、糜烂等表现,严重时可累及食管肌层及外膜,引起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外伤性损伤:
胸部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的胸部外伤,可能累及食管,引起食管破裂。胸部外伤造成食管损伤的机制多为外力的直接冲击或挤压。例如,胸部受到严重挤压时,食管可因瞬间的压力变化而发生破裂,这种损伤往往病情危急,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按损伤程度分类
黏膜损伤:仅累及食管黏膜层,表现为食管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等。患者可能仅有吞咽疼痛等较轻的症状,通过禁食、抑酸等保守治疗多可治愈。例如,内镜检查发现的轻度食管黏膜擦伤,一般经过1-2周的保守治疗,黏膜可修复。
肌层损伤:损伤累及食管肌层,但未穿透食管全层。患者可能有较明显的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需要通过内镜下治疗或手术修复肌层损伤。
全层损伤:食管全层破裂,可导致食管周围组织感染、纵隔炎等严重并发症。患者会出现剧烈胸痛、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例如,食管穿孔引起纵隔炎时,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