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裂孔是怎样引起的
黄斑裂孔指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全层组织缺损,会严重影响中心视力,引发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其成因多样,包括特发性因素(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女性,因玻璃体液化后脱离对黄斑区视网膜牵拉所致)、外伤因素(眼部受钝挫伤、穿通伤等外力作用使黄斑区受损)、高度近视(眼球结构改变及玻璃体变性增加牵拉风险)以及其他眼部疾病(如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血管疾病影响黄斑区组织)。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老年人群要定期检查、保护眼睛;高度近视人群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查眼底;有眼部外伤史人群要关注眼部状况、防止再次受伤。
一、黄斑裂孔的概念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中心视力,会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
二、引起黄斑裂孔的原因
1.特发性因素:这是黄斑裂孔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老年女性,年龄通常在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液化、后脱离。在这个过程中,玻璃体与黄斑区视网膜表面的粘连可能比较紧密,当玻璃体后脱离时,会对黄斑区视网膜产生切线方向或垂直方向的牵拉,导致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出现全层裂孔。有研究表明,特发性黄斑裂孔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
2.外伤因素:眼部受到钝挫伤、穿通伤等外伤时,外力可以直接作用于眼球,导致黄斑区视网膜组织受损,进而形成裂孔。例如,拳击伤、车祸撞击伤等,都可能引起黄斑裂孔。而且,外伤的严重程度不同,对黄斑区的损伤程度也不同,引起黄斑裂孔的几率和裂孔的大小、形态等也会有所差异。
3.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前后径明显延长,视网膜会变薄、萎缩,脉络膜也会发生变性。这种病理改变使得黄斑区的结构和功能变得脆弱,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高度近视患者的玻璃体也常发生变性、液化,增加了玻璃体对黄斑区视网膜的牵拉风险,从而引发黄斑裂孔。有研究显示,高度近视患者发生黄斑裂孔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视力人群。
4.其他眼部疾病:一些眼部疾病也可能导致黄斑裂孔的发生,如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血管疾病等。黄斑囊样水肿时,黄斑区的液体聚集,可使视网膜组织膨胀、变薄,最终导致裂孔形成。视网膜血管疾病会影响黄斑区的血液供应,导致组织缺氧、坏死,进而引起黄斑裂孔。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群:由于特发性黄斑裂孔多见于老年女性,老年人群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检查项目,以便早期发现黄斑裂孔。同时,老年人应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用眼,避免剧烈运动和眼部碰撞。
2.高度近视人群:高度近视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如跳水、蹦极等,因为这些运动可能会导致眼部受到更大的冲击力,增加黄斑裂孔的发生风险。此外,高度近视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眼底,及时发现眼底病变并进行治疗。
3.有眼部外伤史人群:曾经有过眼部外伤史的人群,即使外伤已经治愈,也应密切关注眼部情况,如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保护眼睛,避免再次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