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胃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哪些
慢性肠胃炎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还有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肠道益生菌等),不同年龄人群在症状表现和治疗上有相应差异。
一、慢性肠胃炎的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部位不固定,一般在脐周或上腹部,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在进食后加重,与胃肠蠕动及消化功能紊乱有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表述可能相对模糊,常需家长仔细观察其行为变化来判断。例如一些长期有不良饮食习惯的患者,胃肠功能长期受影响,腹痛症状可能更为频繁。
腹泻:可为稀便、水样便等,排便频率不等,有的患者每日数次,有的则间隔时间较长但大便性状异常。对于儿童来说,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等严重后果,需特别关注其脱水体征如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女性在经期前后可能因激素变化影响胃肠功能,腹泻症状可能有一定波动。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感,严重时可伴有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恶心呕吐症状可能相对更易出现且恢复较慢。
2.全身症状
乏力:由于胃肠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乏力的情况,无论年龄大小,长期乏力会影响生活质量。比如慢性肠胃炎患者因长期营养吸收不良,身体机能下降,容易感到疲倦。
消瘦:若病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明显,可能导致体重下降、消瘦,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
二、慢性肠胃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不同年龄人群饮食调整有差异,儿童需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的食物摄入,避免影响生长;老年人则要注重食物的软硬度和营养搭配。例如儿童慢性肠胃炎患者可多吃南瓜粥、苹果泥等;老年人可适当增加蛋白质丰富的软质食物如鱼肉、豆腐等的摄入。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对于不同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需个体化。比如年轻人可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老年人可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因素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女性在情绪波动时胃肠症状可能更明显。
2.药物治疗
抑酸剂:如质子泵抑制剂等,可抑制胃酸分泌,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等症状,但需根据病情合理选用,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需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或肝肾功能的影响等,儿童一般需谨慎使用此类药物,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方式缓解症状。
胃黏膜保护剂:能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修复,常见药物有铝碳酸镁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对于有特殊病史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药物代谢等问题,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肠道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如双歧杆菌等,适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慢性肠胃炎的患者,不同年龄人群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时需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益生菌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