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症状
急性胃肠炎有胃肠道相关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儿童患急性胃肠炎腹泻严重易脱水且症状非典型,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还易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孕妇患急性胃肠炎需关注对胎儿影响且用药需遵医嘱。
一、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症状
(一)胃肠道相关症状
1.腹痛:多为腹部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不固定,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肠道,导致肠道平滑肌痉挛。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而成人可明确指出腹痛位置。例如,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肠道黏膜炎症会刺激神经末梢引发腹痛。
2.腹泻: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性状多样,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腹泻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分泌增多,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不能被正常吸收而排出体外。婴幼儿腹泻可能更频繁,且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因为婴幼儿身体水分占比较高,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一旦发生腹泻,水分丢失更快。
3.恶心、呕吐:恶心是上腹部不适欲吐的感觉,呕吐则是胃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排出体外。这是因为胃肠道受到炎症刺激,引起胃肠蠕动紊乱和逆蠕动。对于儿童来说,呕吐可能会导致误吸等风险,需要特别关注其呕吐物的情况和呼吸状况。
(二)全身症状
1.发热:体温可升高,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由机体对炎症的免疫反应引起。不同年龄人群发热特点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可能更易波动,而且幼儿可能会出现热性惊厥等情况,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往往更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发热症状,而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相对可能稍轻一些。
2.乏力:患者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这是因为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同时发热等情况也会导致身体处于相对应激状态,能量代谢加快,从而出现乏力表现。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发生急性胃肠炎时乏力症状可能会更明显,恢复也相对较慢,需要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
二、特殊人群急性胃肠炎症状特点
(一)儿童
儿童急性胃肠炎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由于其生理特点,腹泻严重时更容易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而且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往往以哭闹、精神萎靡等非典型症状来表现身体不适。另外,儿童的胃肠道功能更脆弱,感染因素如轮状病毒等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其呕吐和腹泻症状可能相对更剧烈,需要及时补液等治疗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二)老年人
老年人急性胃肠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不明显,但更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这是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尤其是肾脏的调节功能和胃肠道的吸收功能减弱。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急性胃肠炎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加重,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治疗和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三)孕妇
孕妇患急性胃肠炎时,需要特别关注对胎儿的影响。剧烈的呕吐和腹泻可能导致孕妇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和正常发育。而且在用药方面需要更加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孕妇急性胃肠炎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既要考虑治疗疾病,又要最大程度保障胎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