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的危害有哪些
缺血性脑卒中会对身体功能造成多方面损害,包括运动、认知、言语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导致日常活动受限、心理状态改变;还阻碍社会参与,使工作能力丧失、社交圈子缩小。
一、对身体功能的损害
1.运动功能障碍: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异常,如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这是因为脑部负责运动调控的区域受损,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正常支配。据相关研究,约半数以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像自行穿衣、行走等基本动作都难以完成。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管病变基础更严重,发生运动功能障碍的风险相对更高,且恢复可能更为困难。
2.认知功能损害: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等。例如患者可能记不住刚发生的事情,难以完成复杂的任务,如规划一天的活动等。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约30%-5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问题。年龄较大的患者,随着脑部本身的退行性变化,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进一步增加,而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也会加重对认知功能的损害。
3.言语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言语障碍,如失语症,表现为说话不清、不能理解他人言语等。这是因为脑部语言中枢区域受损,影响了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功能。言语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与他人的沟通交流,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尤其是对于原本社交活跃的人群,影响更为显著。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遗传因素可能增加言语功能障碍发生的易感性。
二、对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
1.日常活动受限:患者往往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多项活动,如洗漱、进食、如厕等都需要他人协助,极大地降低了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的生活便利性大幅下降。对于年轻患者来说,这种生活质量的改变会带来更大的心理落差,而老年患者可能因为长期需要他人照顾,增加了家庭的负担。有不良生活习惯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日常活动受限的程度可能更严重。
2.心理状态改变:很多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由于身体功能的受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患者容易产生自卑、沮丧等情绪,长期的心理压力还可能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恢复。女性患者相对男性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情绪方面的波动,因为女性在情感表达和心理调适方面可能有不同的特点。有既往心理疾病史的患者,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心理状态改变的风险更高。
三、对社会参与的阻碍
1.工作能力丧失:多数患者会失去原有的工作能力,无法继续从事之前的职业活动,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经济收入,还会使患者在社会中的角色感缺失。对于依靠工作来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群,这种工作能力的丧失打击较大。有稳定工作且工作强度较大的患者,工作能力丧失带来的影响更为突出,而有良好工作保障和社会支持的患者,可能在适应这种变化时相对容易一些。
2.社交圈子缩小:由于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患者参与社交活动的频率降低,社交圈子逐渐缩小。患者可能因为行动不便或心理自卑而减少外出和与他人交往,长期下去会导致社会孤立感增强。年轻患者社交圈子通常较广,缺血性脑卒中对其社交圈子的影响可能更明显,而老年患者相对社交圈子已相对固定,影响可能相对有限,但也会对其晚年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