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并发症有哪些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存在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有注射部位疼痛(因进针、患者状态及多次同部位注射等致,数小时缓解可冷敷)、血肿(多因刺破血管,凝血异常者易出现,小血肿可自行吸收)、感染(消毒不严或患者免疫力低引发,需用抗生素治疗)、麻醉效果不佳(与注射部位、剂量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可追加或调整);全身并发症有过敏反应(少见但严重,分即刻和延迟反应,有过敏史者风险高,需急救)、中毒反应(单位时间药量超耐受力致,肝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生,需及时处理)、神经损伤(罕见但严重,可出现麻木等症状,可用神经营养药促进恢复),同时针对儿童、老年、孕妇及有特殊病史等特殊人群给出了麻醉注意事项。
一、局部并发症
1.注射部位疼痛:注射过程中针头刺激周围组织可引起疼痛。若进针过于粗暴、患者精神紧张致肌肉收缩,会加重疼痛。年老体弱者对疼痛耐受性低,疼痛感受可能更明显。多次在同一部位注射也会使疼痛加剧。一般疼痛会在数小时内逐渐缓解,可通过局部冷敷减轻症状。
2.血肿:多因注射针刺破血管所致,尤其是刺破翼静脉丛。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如患有血友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更易出现血肿。血肿表现为局部肿胀、瘀斑。小的血肿可自行吸收,早期可冷敷,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
3.感染:消毒不严格,细菌随针头进入组织可引发感染。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增加了感染风险。感染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4.麻醉效果不佳:可能由于注射部位不准确,未将麻醉药注射到下牙槽神经周围;或麻醉药剂量不足;也可能与患者个体差异有关,如神经变异、局部组织对麻醉药吸收不良等。对于麻醉效果不佳者,可根据情况追加麻醉药或调整注射部位。
二、全身并发症
1.过敏反应:极为少见,但后果严重。可分为即刻反应和延迟反应。即刻反应可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出现,表现为荨麻疹、瘙痒、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较高。一旦出现过敏反应,需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如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2.中毒反应:当单位时间内进入血液循环的麻醉药剂量超过机体的耐受力时,可引起中毒反应。常见原因包括麻醉药剂量过大、误将麻醉药注入血管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时,对麻醉药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易发生中毒反应。中毒反应轻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多语、恶心、呕吐等,重者可出现惊厥、昏迷、呼吸循环抑制等,需及时采取措施,如停止用药、吸氧、使用抗惊厥药物等。
3.神经损伤:虽然罕见,但后果严重。可能是注射针刺伤神经,或麻醉药的毒性作用影响神经功能。患者可出现下唇、舌尖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一般可在数周或数月内逐渐恢复,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遗留永久性神经损伤。对于神经损伤患者,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恢复。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患者在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需严格控制麻醉药物剂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麻醉前需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孕妇患者进行麻醉时需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麻醉药物,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药物过敏史、凝血功能异常等特殊病史的患者,应在麻醉前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