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包括保证休息、鼻腔清洁及避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中抗生素用于细菌感染严重时且儿童用药需谨慎,鼻用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水肿作用且儿童用药要注意,黏液促排剂可促分泌物排出;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及存在解剖异常的情况,手术方式多为鼻内镜手术,儿童手术需更精细且术后加强护理。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休息与鼻腔清洁: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时,可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有助于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炎症,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协助其进行鼻腔冲洗,要注意控制冲洗的压力和温度,避免引起患儿不适。不同年龄的患儿鼻腔结构和耐受程度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冲洗方法。
避免诱发因素: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刺激性气体等诱发因素。例如,过敏体质的患者要远离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戒烟,减少烟雾对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刺激。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哮喘等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的控制不佳可能会加重鼻窦炎症。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
适用情况:如果双侧上颌窦炎、筛窦炎、蝶窦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且病情较为严重时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例如,当患者出现明显的脓性鼻涕、发热等细菌感染征象时。但需注意,要根据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药敏试验等综合判断。
特殊人群: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需特别谨慎,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过敏等情况。
2.鼻用糖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肿的作用,可减轻鼻窦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等症状。例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能有效改善鼻腔的通气状况,减少鼻窦内分泌物的潴留。
特殊人群:儿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时,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由于儿童的鼻腔黏膜较为娇嫩,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
3.黏液促排剂
作用:黏液促排剂可以促进鼻窦内黏稠的分泌物排出,改善鼻窦的引流。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有助于将鼻窦内的炎性分泌物排出体外,减轻鼻窦的炎症负担。
特殊人群:对于儿童患者,使用黏液促排剂时要注意药物的剂型是否适合儿童服用,如肠溶软胶囊可能需要根据儿童的吞咽能力进行适当处理,同时要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等。
三、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药物治疗无效:如果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效果不佳,如患者的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持续不缓解,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
存在解剖异常:当患者存在鼻窦解剖结构异常,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影响鼻窦引流,导致炎症反复难以控制时,也需要考虑手术矫正解剖结构,以恢复鼻窦的正常通气引流。
2.手术方式
鼻内镜手术:目前多采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通过鼻内镜可以清晰地观察鼻窦内的病变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如开放鼻窦窦口、清除病变组织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特殊人群手术注意事项:儿童患者进行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的特点,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尽量减少对鼻腔和鼻窦正常结构的损伤。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恢复情况,包括鼻腔通气、创面愈合等情况,加强术后护理,如定期清理鼻腔分泌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