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眼睛屈光不正症状
儿童屈光不正主要有视力下降(包括远视力下降如近视儿童看远处不清,近视力下降如远视儿童看近处模糊)、视疲劳(眼部酸胀,部分伴随头痛)、眼部外观异常(眯眼、歪头或斜眼)及其他症状(阅读障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家长需关注低龄儿童异常行为,有家族史的儿童应定期检查,日常要培养儿童良好用眼习惯,预防屈光不正。
一、视力下降
1.远视力下降:儿童如果存在近视性屈光不正,会表现为看远处物体不清楚。比如在看黑板上的字、远处的标识等场景下,孩子可能会不自觉地眯眼、凑近去看。研究发现,在近视儿童群体中,远视力下降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孩子在学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近视力下降:常见于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儿童。他们在看书、画画等近距离用眼场景下,会觉得视物模糊。对于低龄儿童可能表现为看书时书本离眼睛很近,或者在做精细动作如拼图、穿珠子时表现出困难。有研究显示,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儿童,近视力下降的情况较为普遍,影响其早期的学习能力发展。
二、视疲劳
1.眼部酸胀:长时间用眼后,如看书、看电视、玩电子设备一段时间后,儿童会诉说眼睛周围酸胀不适。这是因为屈光不正导致眼睛需要过度调节来视物,使得眼内肌肉持续紧张,引发酸胀感。对于年龄较小不能准确表达的儿童,可能会出现揉眼睛、频繁眨眼等行为。
2.头痛:部分儿童会伴随头痛症状,多为眼眶周围或额部疼痛。这是由于眼部的疲劳通过神经传导,引起头部的不适。有调查表明,在屈光不正的儿童中,一定比例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影响其日常活动和情绪状态。
三、眼部外观异常
1.眯眼:为了看得更清楚,儿童会不自觉地眯起眼睛,通过减少光线进入眼内,使成像相对清晰。无论是近视、远视还是散光的儿童,都可能出现这种现象。长期眯眼可能影响眼部肌肉的正常发育,导致眼部外观改变。
2.歪头或斜眼:当存在散光等屈光不正时,儿童为了获得较好的视力,会通过歪头、斜眼等特殊头位来进行代偿。例如,部分散光儿童会将头偏向一侧或倾斜身体,使眼睛处于特定角度以提高视觉质量。这种异常头位如果长期存在,可能影响孩子颈椎和脊柱的正常发育。
四、其他症状
1.阅读障碍:屈光不正会导致阅读时视觉信息处理异常,儿童可能出现阅读速度慢、跳行、串行等情况。研究表明,屈光不正与儿童阅读障碍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2.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由于视力问题,儿童在课堂上不能清晰视物,容易分散注意力。比如看不清老师的板书,就难以跟上教学节奏,进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影响学习效果。
温馨提示:
1.对于低龄儿童,家长要特别关注其日常行为表现,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视觉不适。例如,若孩子出现频繁揉眼、喜欢凑近看东西、看电视时距离过近等情况,要及时带孩子去眼科进行检查。这是因为早期发现和干预屈光不正,对于儿童视力的恢复和发展至关重要,能有效避免视力问题进一步加重。
2.对于有屈光不正家族史的儿童,更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视力检查。遗传因素在屈光不正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类儿童患屈光不正的风险相对较高。建议从3岁左右开始,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及屈光状态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3.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正常儿童还是已经发现屈光不正的儿童,都要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比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遵循“三个一”原则,即眼睛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每连续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以眺望远处或闭目养神;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阳光照射有助于预防屈光不正的发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