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出现眼底出血是怎么回事
眼底出血不是独立眼病,由多种眼病和全身病引发,包括视网膜病变、全身性血管病及血液病等;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视野缺损等;诊断靠眼底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针对原发病并止血促吸收;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常见原因
眼底出血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所共有的特征。其常见原因如下: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血管,随着病情进展,视网膜血管会出现微动脉瘤、血管闭塞等情况,进而导致眼底出血。在糖尿病患者中,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发生眼底出血的风险明显升高。
视网膜静脉阻塞:包括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主要是由于视网膜静脉管壁病变、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原因,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血管内压力升高,从而引起眼底出血。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会增加发病风险。
全身性血管病及血液病: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眼底视网膜的小动脉发生硬化、痉挛等改变,当血压剧烈波动时,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各个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
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贫血等。白血病患者由于异常白细胞增殖,会影响正常的凝血功能;血友病患者体内缺乏特定的凝血因子,凝血功能障碍;贫血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壁等方面的异常,这些都可能引发眼底出血。
二、临床表现
视力下降:眼底出血的量和部位不同,视力下降的程度也不一样。如果是少量的视网膜浅层出血,可能对视力影响较小;但如果是大量的玻璃体积血或者出血累及黄斑区,视力会明显下降,甚至仅存光感。
眼前黑影飘动:当血液进入玻璃体腔时,患者会感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就像蚊蝇飞舞一样,这是因为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在玻璃体中飘动所致。
视野缺损:如果出血累及视网膜的不同区域,可能会导致相应的视野缺损,比如某一区域视物不清或完全看不到。
三、诊断方法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可以直接观察眼底视网膜的情况,能够发现出血的部位、范围等。医生可以看到视网膜上的点状、片状或团块状出血灶。
影像学检查: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视网膜血管的形态、有无异常渗漏等情况,有助于明确眼底出血的病因。例如,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可以看到微动脉瘤、视网膜血管的渗漏等特征性表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能够提供视网膜层间的高分辨率图像,帮助医生了解视网膜各层的结构变化,对于判断出血对视网膜组织的损害程度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原则
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果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眼底出血,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可通过饮食、运动以及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来使血糖达标;如果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对于有黄斑水肿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激光治疗等。
止血及促进血液吸收: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使用一些药物来促进血液的吸收。例如,在出血早期可以使用一些止血药物,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在出血吸收期,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一些中药制剂等,有助于加速血液的消散。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眼底出血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血液病等有关。儿童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由于儿童在治疗配合度等方面与成人不同,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更加耐心细致地沟通和操作,同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视力变化等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是眼底出血的高发人群,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因为基础疾病的稳定对于眼底出血的预后非常重要。同时,老年人在用药等方面要更加谨慎,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因为一些治疗眼底出血的药物可能会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眼底出血需要特别谨慎,因为一些治疗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首先要明确病因,根据具体情况在妇产科和眼科医生的共同会诊下制定治疗方案,既要考虑眼底出血的治疗,又要保障胎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