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区别
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的炎症,病变在牙髓腔,由细菌感染等致牙髓发炎,表现为自发、阵发性痛等,检查早期X线无明显异常,治疗重保存活髓或患牙;根尖周炎是牙根尖周围组织炎症,病变在根尖部牙周组织,多由牙髓炎发展而来,急性期有自发持续痛等,慢性有咀嚼不适等,X线慢性可见根尖周低密度影,治疗急性期先缓解疼痛引流,慢性需根管治疗等,不同年龄、人群治疗有差异
一、定义与病变位置
牙髓炎:是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症性疾病,牙髓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中,包含神经、血管等组织。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牙髓组织发炎,如龋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可累及牙髓引发牙髓炎。
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病变位置在牙根尖部的牙周组织,包括根尖周膜、牙槽骨等。多由牙髓炎发展而来,细菌及其毒素通过根尖孔波及根尖周组织引发炎症,也可由创伤等其他因素引起。
二、临床表现差异
疼痛特点
牙髓炎:疼痛通常为自发性、阵发性疼痛,疼痛往往在夜间加重,疼痛难以定位,患者常不能准确指出患牙部位。疼痛性质较为剧烈,可呈锐痛或跳痛。例如,细菌感染牙髓后,牙髓组织充血水肿,炎性介质刺激神经导致疼痛发作。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更易被忽视病情,而成年人能较明确描述疼痛特点。
根尖周炎:急性期表现为自发性、持续性疼痛,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部位,疼痛呈持续性跳痛,咀嚼时疼痛加重。慢性根尖周炎一般无明显自发痛,可表现为咀嚼不适、牙龈反复起脓包等。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对疼痛的耐受性相对不同,且病史对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若患者有长期牙髓炎未治疗史则更提示根尖周炎可能由牙髓炎发展而来。
其他表现
牙髓炎:可伴有冷热刺激痛,刺激去除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患牙可能有龋坏等牙体硬组织病变表现。
根尖周炎:急性期患牙可能有浮出感,牙龈红肿,严重时可伴有面部肿胀、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慢性根尖周炎牙龈上可见窦道开口,挤压窦道可有脓性分泌物排出。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可能因烟草影响口腔局部微环境,使根尖周炎恢复相对缓慢,而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恢复可能相对较好。
三、检查方法及表现
牙髓活力测试
牙髓炎:温度测试时,患牙对冷热刺激反应敏感,可出现剧烈疼痛。电活力测试可显示牙髓有活力,但炎症状态下反应可能异常。不同年龄患者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判断需考虑年龄因素对牙髓活力的影响,儿童牙髓活力相对较旺盛,测试结果可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
根尖周炎:牙髓活力测试一般无反应(慢性根尖周炎有时牙髓可能已坏死)。
X线检查
牙髓炎:早期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牙髓腔周围组织的一些细微变化,但不如根尖周炎的X线表现典型。
根尖周炎:急性期X线检查可无明显特异性改变,慢性根尖周炎可见根尖周组织有低密度影,如根尖周肉芽肿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低密度区,根尖周囊肿可见边界清楚的圆形透射区,周围有骨白线环绕等。不同病史的患者,若有长期牙齿病变史,X线表现会更具特征性,能辅助医生明确根尖周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四、治疗原则不同
牙髓炎:治疗主要是保存活髓或保存患牙,常见的治疗方法有盖髓术、牙髓切断术、根管治疗术等。年轻恒牙的牙髓炎治疗更注重保存牙髓的活力以促进牙根继续发育,因为年轻恒牙牙根未完全形成,保存牙髓有利于牙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不同年龄的恒牙牙髓炎治疗策略有差异,儿童恒牙牙髓炎治疗需考虑其牙髓组织的特点,尽量保留牙髓功能。
根尖周炎:急性期首先要缓解疼痛,开通髓腔引流通道,使根尖周的炎性渗出物得到引流,待急性期缓解后再进行根管治疗等后续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主要通过根管治疗来清除根管内感染物,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对于一些病变范围较大的慢性根尖周炎,可能需要配合根尖手术等治疗方法。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患根尖周炎时,治疗需考虑妊娠阶段,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时机和方法,避免在妊娠早期和晚期进行创伤较大的治疗操作,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