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由ABCD1基因突变所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1/17000,男性多见。其症状多样,包括儿童脑型、青少年脑型等六种类型。诊断方法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措施包括饮食治疗、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对症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患者需关注发育、遵循饮食方案,孕妇要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老年患者要考虑身体状况选治疗方案并防并发症。预防措施有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筛查。
一、概述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由ABCD1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功能异常,使得极长链脂肪酸(VLCFA)在体内蓄积,进而损害大脑白质、肾上腺皮质等多个器官和组织。本病发病率约为1/17000,男性患者多见,女性携带者症状相对较轻。
二、症状表现
1.儿童脑型:通常在410岁起病,早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记忆力减退等,随后逐渐出现视力下降、听力障碍、运动障碍、癫痫发作等,还可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症状,如皮肤色素沉着、乏力、食欲不振等。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在发病后几年内死亡。
2.青少年脑型:发病年龄在1121岁,症状与儿童脑型相似,但进展相对较缓。
3.成人脑型:较为少见,多在21岁以后发病,症状多样,可出现精神症状、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等,也可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4.肾上腺脊髓神经病型:多见于2040岁男性,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下肢痉挛性瘫痪、感觉障碍、性功能障碍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相对较轻。
5.单纯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型:仅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无神经系统症状。
6.无症状型: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实验室检查可发现VLCFA水平升高。
三、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检测血浆或皮肤成纤维细胞中VLCFA水平是诊断ALD的重要方法,患者VLCFA水平通常显著升高。此外,还可检测ABCD1基因,以明确基因突变类型。
2.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ALD脑型的重要手段,典型表现为双侧顶枕叶白质对称性病变,呈蝶翼状分布。
3.其他检查:如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有助于评估病情。
四、治疗措施
1.饮食治疗:采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同时限制长链脂肪酸的摄入,可降低血浆VLCFA水平,但对神经系统病变的进展无明显改善作用。
2.药物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需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此外,还可使用Lorenzo油,它由油酸和芥酸按4:1比例混合而成,可降低血浆VLCFA水平,但疗效有限。
3.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儿童脑型ALD最有效的方法,可阻止神经系统病变的进展,但需要在疾病早期进行。对于年龄较小、病情较轻的患者,移植效果较好。
4.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癫痫发作、运动障碍等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ALD会严重影响其智力和身体发育。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同时严格遵循饮食治疗方案。对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儿童,术后需注意预防感染,定期复查。
2.孕妇:如果孕妇是ALD携带者,应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以评估胎儿患病的风险。产前诊断可通过羊水穿刺或绒毛取样检测胎儿的ABCD1基因和VLCFA水平。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ALD可能会加重其身体负担。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压疮等。
六、预防措施
1.遗传咨询:对于有ALD家族史的人群,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疾病的遗传方式和遗传风险。
2.产前诊断:对ALD携带者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可有效避免患病胎儿的出生。
3.新生儿筛查:部分地区已开展新生儿ALD筛查,通过检测足跟血中VLCFA水平,早期发现患者,以便及时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