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性葡萄胎是什么意思
侵蚀性葡萄胎是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并发子宫外转移的疾病,继发于葡萄胎,恶性程度一般不高、预后较好。病因未明,可能与染色体异常、葡萄胎排空不全、母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临床表现有阴道流血、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增大、腹痛、转移灶表现等。诊断依靠病史及临床表现、血hCG测定、超声检查、组织学诊断。治疗以化疗为主,常用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等,化疗效果不佳且无生育要求者可考虑全子宫切除术。特殊人群中,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尽量保留生育功能、严格避孕12年;老年患者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加强支持治疗;有基础疾病者要兼顾基础疾病管理。该病预后一般较好,但治疗后需随访2年,随访期间严格避孕。
一、侵蚀性葡萄胎的定义
侵蚀性葡萄胎指的是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组织破坏,或并发子宫外转移者。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葡萄胎之后,具有恶性肿瘤行为,但恶性程度一般不高,多数仅造成局部侵犯,少数情况下可出现远处转移,预后较好。
二、病因
侵蚀性葡萄胎的确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不过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是染色体异常,部分研究显示其染色体核型多为二倍体,均来自父系;其次,葡萄胎排空不全,致使部分滋养细胞残留并继续生长,可能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另外,母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无法有效清除异常的滋养细胞,也可能促使其进一步发展。
三、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这是侵蚀性葡萄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葡萄胎排空后持续或间断性的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如果肿瘤组织穿破子宫,还可能导致腹腔内出血,出现急腹症表现。
2.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增大: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复旧不良,质地偏软,而且子宫大小可能不均匀。
3.腹痛:一般为隐痛,若病灶穿破子宫则可引起急性腹痛及腹腔内出血症状。
4.转移灶表现:当出现肺转移时,患者可能有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阴道转移时,可见阴道紫蓝色结节,破溃后可发生大量出血;脑转移时,可出现头痛、呕吐、偏瘫、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
四、诊断
1.病史及临床表现:详细询问患者葡萄胎排空的时间、阴道流血情况等,结合上述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2.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葡萄胎排空后9周以上,或流产、足月产、异位妊娠后4周以上,血hCG水平持续高水平,或曾经一度下降后又上升,排除妊娠物残留或再次妊娠,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
3.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肌层内有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强光点或光团与暗区相间的蜂窝样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病灶处血流信号丰富。
4.组织学诊断:在子宫肌层内或子宫外转移灶中若见到绒毛结构或退化的绒毛阴影,则可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
五、治疗
1.化疗:是治疗侵蚀性葡萄胎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等。化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的严重程度、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一般需要多个疗程的化疗,直至血hCG水平正常、症状体征消失。
2.手术治疗:对于化疗效果不佳、病灶局限于子宫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行全子宫切除术。
六、特殊人群提示
1.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保留生育功能。化疗可能会对卵巢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卵巢功能,必要时采取保护措施。治疗后,需严格避孕12年,待身体恢复良好后再考虑妊娠。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化疗耐受性可能降低。在治疗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化疗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七、预后与随访
侵蚀性葡萄胎的预后一般较好,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可治愈。但治疗后需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血hCG测定、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胸部X线等。随访时间一般为2年,随访期间需严格避孕,以便早期发现复发并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