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严重吗
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差异大,轻度可仅粪便隐血阳性,严重者有呕血、黑便、便血及全身症状,不同病因导致的出血症状有差异,评估严重程度的指标包括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红蛋白水平、出血量及出血速度,如溃疡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肠道肿瘤等病因导致的出血表现不同,通过相关指标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一、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表现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度消化道出血可能仅有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不适,这种情况相对较轻,但也需引起重视,因为可能提示存在潜在的消化道疾病。而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呕吐物可为鲜红色血液,也可能呈咖啡渣样(这是因为血液在胃内经过胃酸作用后发生变化);黑便,粪便呈柏油样,质地黏稠,这是由于血红蛋白中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所致;严重时还可出现便血,粪便为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的血便,同时可能伴有头晕、乏力、心慌、出汗等症状,这是因为大量失血导致机体血容量不足,引起循环系统代偿性改变。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各器官功能相对减退,对失血的耐受能力较差,即使出血量相对不多,也可能较快出现较为严重的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意识模糊等;而儿童消化道出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往往较为迅速,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和及时处理。长期有消化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再次出现出血时,症状严重程度可能与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此次出血的量有关。
二、不同病因导致消化道出血症状的差异及严重程度体现
(一)溃疡病导致的消化道出血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时,患者可能先有上腹部疼痛等溃疡相关症状,然后出现呕血、黑便等出血表现。如果是小量慢性出血,可能仅有粪便隐血阳性;而大量出血时,呕血和黑便症状明显,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对于老年溃疡病患者,由于其溃疡可能不典型,出血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严重程度相对更高。
(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消化道出血
多由肝硬化引起,这种情况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往往来势凶猛,出血量较大,患者呕血常为鲜红色,黑便也较为严重,短期内可出现重度贫血、休克等严重表现,是消化道出血中较为凶险的类型,尤其是对于肝硬化患者,一旦发生大量出血,病死率相对较高。
(三)肠道肿瘤导致的消化道出血
肠道肿瘤引起的出血症状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性质等。例如,右侧结肠肿瘤导致的出血,粪便可能为暗红色血便,出血量小时可能仅表现为粪便隐血阳性,逐渐进展后出血量增多,严重时可出现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左侧结肠肿瘤引起的出血,粪便多为鲜红色血便,同时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肿瘤导致的慢性失血也可逐渐引起患者贫血等表现,若肿瘤较大导致肠梗阻等并发症时,出血相关症状可能会与肠梗阻症状相互影响,加重病情的严重程度。
三、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一)生命体征
1.心率:正常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消化道出血时,心率加快是机体代偿的表现之一。如果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且伴有血压下降等情况,提示出血量可能较多,病情较为严重。例如,大量失血时,机体为保证重要脏器供血,会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以提高心输出量。
2.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提示存在休克可能,病情严重。因为血压下降意味着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组织器官灌注不良。对于老年患者,其基础血压可能相对较高,当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20mmHg以上时,也应警惕消化道出血导致的血容量不足。
(二)血红蛋白水平
血红蛋白是反映机体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消化道出血后,血红蛋白会逐渐下降,若血红蛋白下降幅度较大,如短时间内下降超过20g/L,提示出血量较多,病情严重。对于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正常范围,例如新生儿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为145-220g/L,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儿童消化道出血时,血红蛋白下降情况也需结合其年龄阶段来综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三)出血量及出血速度
出血量大于5ml时,粪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出血量达50-70ml时可出现黑便;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出血速度越快,患者出现休克等严重表现的时间越早,病情越严重。例如,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1000ml,可导致患者迅速出现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四肢湿冷、少尿或无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