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增生性息肉怎么回事

来源:民福康

结肠增生性息肉是常见非肿瘤性肠道良性隆起病变,发病与遗传、炎症刺激、生活方式等有关,多无症状,有症状时可致腹痛、腹泻等,靠结肠镜等诊断,小息肉可内镜切除,需定期随访,儿童、老年人、孕期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情况需特殊处理

一、结肠增生性息肉的定义

结肠增生性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息肉,属于非肿瘤性息肉的一种,是结肠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其组织学特点主要是腺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

二、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基因突变可能与结肠增生性息肉的发生有关,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综合征家族史的人群,发生结肠增生性息肉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一些与DNA错配修复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导致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2.炎症刺激:长期的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会反复刺激结肠黏膜,使得黏膜上皮细胞不断修复再生,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增生性改变,进而形成结肠增生性息肉。比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程较长时,结肠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就可能引发息肉形成。

3.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肠道蠕动相对缓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对结肠黏膜的刺激增加,容易诱发结肠增生性息肉。例如,过多摄入红肉、加工肉类,而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不足,会影响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

吸烟:吸烟会影响肠道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肠道炎症发生的几率,从而可能促进结肠增生性息肉的形成。研究表明,吸烟者患结肠增生性息肉的风险比不吸烟者有所升高。

饮酒:过量饮酒会对肠道黏膜产生刺激,损伤肠道黏膜屏障,导致肠道内环境失衡,增加结肠增生性息肉的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大部分结肠增生性息肉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是在体检行结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这是因为息肉较小时,对肠道的正常功能影响不大,不会引起腹痛、腹泻、便血等明显不适。

2.有症状时的表现:当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肠道相关症状,如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一般较轻;腹泻或便秘,部分患者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等情况;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便血,一般为粪便表面带少量鲜血,出血量较少。

四、诊断方法

1.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增生性息肉的最重要手段。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情况,发现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并可以在结肠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息肉的性质,这是确诊结肠增生性息肉的金标准。例如,医生可以清晰看到结肠内的增生性息肉呈小丘状、结节状等外观。

2.影像学检查:钡剂灌肠检查对结肠息肉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发现较大的息肉,但对于小的息肉容易漏诊。CT结肠成像(CTcolonography)也可以用于结肠息肉的筛查,不过其准确性相对结肠镜检查稍低,一般作为结肠镜检查的补充手段。

五、治疗及随访

1.治疗:对于较小的结肠增生性息肉(直径一般小于1厘米),如果没有明显症状,可在结肠镜下进行息肉切除术,如圈套电切术等,将息肉切除后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有无恶变等情况。对于较大的息肉或多发息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2.随访:患者在息肉切除后需要定期进行结肠镜复查,一般首次复查在切除后6-12个月进行,如果复查结果正常,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但具体的随访间隔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息肉的特征等因素由医生制定个体化的随访方案。例如,有家族遗传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的随访。

六、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患结肠增生性息肉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儿童出现肠道相关症状,如腹痛、便血等,也需要考虑到结肠息肉的可能,及时进行结肠镜等检查。儿童患者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麻醉等相关风险,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操作,以确保安全。

2.老年人:老年人患结肠增生性息肉的几率相对较高,且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诊断和治疗结肠增生性息肉时,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对其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例如,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肠道穿孔等并发症;在息肉切除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3.女性孕期:孕期发现结肠增生性息肉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充分评估息肉的情况以及孕期的风险。如果息肉较小且无症状,可在产后根据情况再进行处理;如果息肉较大或有出血等症状,需要与妇产科、消化科等多学科会诊,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在孕期进行处理以及采取何种安全的处理方式,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了解疾病
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主要是指患者结肠黏膜层出现的隆起性病变,结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慢性炎症刺激等原因有关。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胃息肉是癌变前兆吗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息肉不一定是癌变前兆,但部分胃息肉存在癌变风险。 胃息肉的类型有很多,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这些息肉通常不会恶变。但是,一些特定类型的胃息肉,如腺瘤性息肉,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腺瘤性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等特征可能会影响其恶变的可能性。 此外,年龄较大、有家族性息肉病等因素也会增加胃息肉癌变的
什么是乙状结肠息肉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乙状结肠息肉是结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 乙状结肠息肉是指乙状结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其形态多样,可能呈扁平状、半球形或带蒂;类型上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等。 该病成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大多数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可能
食道上有息肉要紧吗
江锋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食道上有息肉是否要紧,取决于息肉的类型和大小。 如果是良性增生性息肉且面积较小,且没有临床症状,则通常不要紧,也无需进行特殊治疗。但如果是腺瘤性息肉或息肉面积较大,且引起了吞咽困难、消耗性体重下降、胸骨后疼痛等症状,这种情况比较要紧,患者应积极进行规范治疗,以免病情持续进展,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患
肛门息肉痔疮会癌变吗
喻苗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痔疮一般不会癌变。肛门息肉是不是会癌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肛门息肉、痔疮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痔疮考虑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充血肿大引起的,属于良性病变,一般预后良好,不会发生癌变。肛门息肉是肛管内腔上皮的隆起性病变,包括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其中错构瘤性息肉、炎性
肠贲门息肉严重吗
钟志强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肠贲门息肉是否严重,需要根据息肉的性质及大小进行判断。 若患者息肉体积较小,且为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则正常情况下并不严重。但是如果患者息肉体积较大,已经出现局部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或为恶性息肉,则一般认为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此外,肠贲门息肉患者应该保证营养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
肠镜发现息肉就割吗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肠镜发现息肉不一定就马上割。 息肉的类型需要明确。息肉有多种类型,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这些通常为良性,恶变风险较低,不一定需要立即切除,可以先观察。但对于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直径较大、形态不规则、表面溃疡或出血的腺瘤性息肉,恶变风险相对较高,一般建议及时切除。且患者的身体状况要考虑。如果患者存在
胃贲门有息肉一年后又不见正常吗
钟志强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胃贲门有息肉一年后又不见正不正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胃贲门息肉是指生长在胃贲门部位的赘生物,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和遗传、慢性炎症刺激、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果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的炎性息肉,待炎症消退后,息肉可能会逐渐减轻或缩小,并会在一年后复查时消失,通常属于正常情况。但是,如果
肠息肉反复发作会转成癌症吗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肠息肉反复发作是不是会转成癌症,应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肠息肉是指出现在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样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又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非腺瘤样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类型。管状腺瘤及炎性息肉是比较常见的类型,二者癌变的风险相对比较
直肠息肉割了会复发吗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割了是不是会复发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直肠息肉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肿瘤性息肉等。对于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若息肉能够被完整切除,则术后复发的风险通常比较小,一般不容易复发。而对于肿瘤性息肉,其存在一定潜在的癌变风险,尤其是切除不完整时,术后复发的风险通常比较大,比较容易
十二指肠息肉会不会有癌变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十二指肠息肉是不是会癌变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十二指肠息肉是起源于胃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该病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患者往往是在检查中偶然发现。临床上,可将其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纤维样息肉等,一般增生性息肉、炎性纤维样息肉属于良性,不会出现癌变现象。但是,腺瘤性息肉可能存
息肉
黄颖 副主任医师
宜春市人民医院 三甲
息肉是指人的上皮组织表面或者粘膜上生长出来的赘生物,它可以分为几种。如果由炎症的反复刺激导致的息肉,我们可以称为炎性息肉;有些是遗传因素有关的,那我们一般叫这种为肿瘤性息肉;还有其他原因不明原因的息肉。息肉是一种良性的肿瘤,在妇科里面经常常见的有子宫内膜息肉、宫颈息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