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大出血的原因
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大出血与溃疡基底血管受侵蚀、溃疡周围炎症等因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相关,溃疡基底血管受侵蚀包括血管破损及动脉搏动影响;溃疡周围炎症致血管通透性改变且加重溃疡发展;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破坏血管并影响凝血机制;患者自身因素涉及年龄(老年人血管弹性差等、儿童血管细等)、性别(男性概率略高与生活方式相关)、生活方式(吸烟致血管收缩等、饮酒刺激胃黏膜等、不良饮食习惯打乱节律)、病史(既往有溃疡病史或有其他基础疾病如肝硬化等)。
一、溃疡基底血管受侵蚀
1.血管破损:溃疡不断向深部发展,侵蚀到溃疡基底的血管,例如侵蚀到胃左动脉、肝固有动脉等供应胃十二指肠的动脉。溃疡底部的血管在溃疡的刺激下,管壁逐渐被破坏,最终导致血管破裂出血。研究表明,溃疡病灶内的血管破裂是导致大出血的直接解剖学基础,血管一旦被侵蚀破损,就会引发较为汹涌的出血。
2.动脉搏动影响:溃疡部位的动脉受到溃疡的刺激,其自身的搏动等因素会加速血管的破损进程。动脉持续的搏动使得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加,进一步加重血管的损伤,从而更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二、溃疡周围炎症等因素
1.炎症致血管通透性改变:溃疡周围的炎症反应会使得血管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炎症因子的释放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血液更容易从血管内渗出到溃疡部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发血管的破裂出血。例如,炎症反应会激活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炎症加重溃疡发展:周围的炎症会进一步加重溃疡的发展,使得溃疡不断加深、扩大,从而增加了侵蚀血管导致大出血的风险。炎症环境不利于溃疡的愈合,反而促使溃疡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使得血管受侵蚀的可能性持续增大。
三、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1.消化破坏血管:胃酸和胃蛋白酶具有强大的消化作用,它们会不断消化溃疡部位的组织,包括溃疡基底的血管壁。胃酸的酸性环境和胃蛋白酶的蛋白水解作用会逐渐破坏血管的结构,使血管壁变得薄弱,最终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胃酸和胃蛋白酶对溃疡部位血管的消化是导致出血的重要机制之一。
2.影响凝血机制:胃酸和胃蛋白酶还可能影响局部的凝血机制。它们可以破坏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或者干扰凝血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使得局部的止血功能受到影响,进一步增加了出血难以自行停止的风险。
四、患者自身因素
1.年龄因素
老年人: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血管壁相对脆弱,而且老年人常伴有动脉硬化等血管病变,这使得他们的血管更容易在溃疡的刺激下发生破裂出血。同时,老年人的凝血功能可能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一旦出血,止血相对困难。
儿童:儿童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相对较少,但如果发生,由于儿童的血管较细等特点,溃疡引起大出血时可能进展较为迅速,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凝血功能在不同年龄段有差异,婴幼儿凝血功能相对较弱,发生溃疡大出血时风险更高。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男性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概率相对略高一些,但这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比如男性可能更常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这些习惯会加重胃十二指肠的损伤,增加溃疡大出血的风险。
3.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胃肠道黏膜的血液供应,影响黏膜的修复和防御功能。同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从而增加溃疡大出血的发生几率。多项研究显示,吸烟者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饮酒: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等损伤。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影响胃十二指肠的正常生理功能,破坏黏膜的屏障功能,使得溃疡更容易发生并且加重,进而增加大出血的风险。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不规则进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会打乱胃十二指肠的正常消化节律,影响黏膜的正常修复。例如,饥饿时胃酸没有食物中和,会直接刺激溃疡面;而暴饮暴食会增加胃十二指肠的负担,导致黏膜损伤加重,容易引发溃疡大出血。
4.病史因素
既往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如果患者既往已经有过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那么溃疡部位的组织已经处于受损状态,再次发作时更容易向深部发展,侵蚀血管导致大出血。而且既往的溃疡发作可能已经对胃十二指肠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使得再次出血的风险增加。
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患有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往往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同时门静脉高压等情况也会影响胃十二指肠的血液回流等,使得溃疡大出血的风险增加。另外,患有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的患者,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会增加溃疡发生大出血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