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没有其他异常的症状,牙龈出血是什么毛病
牙龈出血的原因包括局部口腔因素和全身性疾病相关因素以及其他可能因素,局部口腔因素有牙菌斑牙结石堆积致牙龈炎、牙周炎、牙龈乳头炎等;全身性疾病相关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相关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其他可能因素有药物和不良生活习惯,出现牙龈出血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对预防很重要,不同人群需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牙龈出血发生
一、局部口腔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1.牙菌斑、牙结石堆积:牙菌斑是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薄膜,若未及时清除,会逐渐矿化形成牙结石,牙结石会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症,导致牙龈出血。研究表明,约80%以上的牙龈出血是由牙菌斑和牙结石引起的牙龈炎所致。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长期不注重口腔清洁的人更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儿童若口腔卫生差,也可能因牙菌斑、牙结石刺激而牙龈出血;成年人中吸烟者由于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更易发生此类牙龈出血。
2.牙龈炎:牙龈炎主要是牙龈组织受到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牙龈会出现红肿、易出血的症状,刷牙或咬硬物时都可能出血。青少年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使牙龈对局部刺激更敏感,更容易患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改变,也易出现妊娠期牙龈炎,表现为牙龈出血。
3.牙周炎:牙周炎是比牙龈炎更严重的牙周组织炎症,除了牙龈出血外,还会伴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情况。牙周炎的发生与口腔卫生不良、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牙周炎,这与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逐渐出现退行性变,抵抗力下降有关,但年轻人若口腔卫生长期不佳也可能患上牙周炎而牙龈出血。
4.牙龈乳头炎:牙龈乳头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易引发牙龈乳头炎,如食物嵌塞会刺激牙龈乳头,导致牙龈乳头红肿、出血。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比如进食后未及时清理食物残渣,就可能引起牙龈乳头炎导致牙龈出血。
二、全身性疾病相关的牙龈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减少时,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会表现为牙龈出血,还可能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症状。儿童和成年人都可患病,比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牙龈出血情况会因血小板减少程度而异,血小板计数越低,牙龈出血越容易发生且可能更严重。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会影响血小板生成及功能,同时白细胞异常增殖可能浸润牙龈组织,导致牙龈肿胀、出血。青少年和成年人都有发病可能,牙龈出血往往是白血病的早期症状之一,需要引起重视,患者除牙龈出血外,还可能伴有发热、贫血等其他症状。
2.内分泌紊乱相关疾病
妊娠期龈炎:妊娠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引发牙龈炎症出血。一般在妊娠2-3个月后出现,随着妊娠进展可能加重,分娩后症状可减轻,但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炎症可能持续存在。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易发生牙周组织感染,从而出现牙龈出血。糖尿病患者牙龈出血往往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血糖控制差时,牙龈炎症更易加重,出血情况可能更明显。
3.其他全身性疾病
肝硬化: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肝硬化患者牙龈出血可能同时伴有其他肝功能异常表现,如黄疸、腹水等。
艾滋病: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口腔内的感染,可能出现牙龈线性红斑等病变导致牙龈出血。艾滋病患者牙龈出血往往是免疫系统功能严重下降的表现之一,同时还可能伴有其他机会性感染相关症状。
三、其他可能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1.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牙龈出血,如抗凝血药物(华法林等),这类药物会抑制凝血因子的功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出现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口腔牙龈情况,在服用过程中若出现牙龈出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2.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牙龈血液循环,使牙龈更容易发炎出血;过度饮酒也可能导致口腔局部环境改变,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例如,吸烟者牙龈沟中的炎症介质水平往往高于非吸烟者,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
如果身体没有其他异常症状但出现牙龈出血,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进行口腔局部检查以及必要的全身性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对于预防牙龈出血非常重要。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妊娠期女性要加强口腔护理,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等,都有助于减少牙龈出血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