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是怎么回事

来源:民福康

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组无器质性病变基础但有慢性或反复发作胃肠道症状的综合征,发病机制涉及神经调节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内脏高敏感性等,临床表现包括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诊断需依据症状并排除器质性疾病,治疗与管理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调节、药物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方面表现及处理有差异

一、定义与范畴

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但缺乏可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的综合征。其涵盖多种胃肠道相关症状,如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多种表现形式,可影响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及有不同病史的人群。

二、发病机制

1.神经调节异常

胃肠道的神经调节系统复杂,包括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在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中,肠-脑轴的神经调节可能出现异常。例如,肠神经系统中的感觉神经元对肠道刺激的敏感性可能增高,使得患者对正常的肠道蠕动等生理活动感觉更为明显,从而出现不适症状。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时期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出现神经调节相关的功能紊乱;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功能逐渐衰退,也可能导致神经调节异常引发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

中枢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控也有影响,长期的精神压力等因素可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胃肠道的神经调节,导致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有长期精神紧张生活方式的人群,比生活方式相对轻松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神经调节异常相关的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

2.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与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密切相关。正常的肠道菌群可以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调节肠道免疫等。当肠道菌群失调时,例如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相对增多,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比如,某些有害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紊乱、肠道炎症反应等,进而引发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相关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肠道菌群组成不同,婴儿肠道菌群处于建立和完善阶段,相对脆弱,更容易因各种因素出现菌群失调;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其肠道菌群平衡更容易被打破,从而增加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风险。

3.内脏高敏感性

患者的内脏感觉神经对腔内正常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即使是正常量的肠内容物也会引起较强的感觉。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能对胃内的正常充盈感觉更为敏感,从而出现早饱、腹胀等症状。年龄因素会影响内脏敏感性,老年人内脏感觉神经功能可能发生改变,对刺激的敏感性可能与年轻人不同;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内脏敏感性,相对更容易出现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相关的内脏高敏感症状。

三、临床表现

1.消化不良相关表现

可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而成人可能更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等。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患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的风险较高,且症状可能更明显。

2.腹痛相关表现

腹痛部位不固定,程度轻重不一。有的患者可能表现为隐痛,有的则为绞痛等。对于有腹部手术病史的人群,术后可能因肠道粘连等因素诱发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腹痛;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腹痛的发作或加重腹痛症状。

3.腹胀相关表现

自觉腹部胀满,可伴有嗳气等表现。老年人胃肠蠕动相对缓慢,更容易出现腹胀症状;有便秘病史的人群,由于粪便在肠道内积聚,也容易出现腹胀的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表现。

4.排便习惯改变

包括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例如,肠易激综合征是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的一种常见类型,可表现为腹泻型、便秘型或混合型。儿童腹泻型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感染、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有长期精神压力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的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情况。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同时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一般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症状的发生、发展、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以及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胃镜、肠镜、腹部超声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检查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注重排除感染等因素导致的器质性病变,而老年人需要更全面排查是否有肿瘤等器质性疾病。例如,通过胃镜检查可以排除胃部的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从而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

2.鉴别诊断

需要与胃肠道器质性疾病相鉴别,如消化性溃疡、胃癌、结直肠癌等。这些器质性疾病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通过胃镜、肠镜等检查可以明确区分。例如,消化性溃疡患者有规律的腹痛,胃镜下可见溃疡病灶;而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相关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同时,还需要与肝胆胰等其他系统疾病相鉴别,因为一些肝胆胰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通过相应的影像学等检查可以进行区分。

五、治疗与管理

1.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都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儿童应保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避免过度喂养等不良喂养方式;老年人要注意适度运动,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人群需要纠正这些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缓解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例如,规律作息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有助于改善胃肠道神经调节;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菌群等。

心理调节: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需要进行心理调节。对于压力较大的人群,可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女性在面对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的心理变化时,更需要关注心理调节,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例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通过心理调节后,可能会使肠-脑轴的神经调节恢复正常,从而改善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2.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择药物,但需遵循优先非药物干预的原则。例如,对于腹痛明显的患者,可根据情况选用适当药物,但要避免不规范用药。对于儿童患者,更要谨慎用药,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通过调整饮食等方式改善症状。不同药物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如针对消化不良的药物可能通过促进胃肠动力等发挥作用,但具体药物选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3.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中药在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中有一定作用,如一些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可能通过调理脾胃等改善症状。但中医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患者适用的中药可能不同。例如,对于脾胃虚弱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能会选用健脾和胃的中药方剂,但具体用药需要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同时,中医的针灸、推拿等理疗方法也可用于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的辅助治疗,如针灸某些穴位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但同样需要由专业人员操作,且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如儿童进行针灸时要考虑其耐受程度等。

了解疾病
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是由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肠脑互动异常的一种胃肠道综合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胃肠功能紊乱要多久才能好?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肠胃功能紊乱恢复时间需要比较长,一般至少需要三个月到半年可以恢复正常,部分病人未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治疗,可能恢复正常需要的时间就更长。很多病人肠胃功能紊乱是由于精神因素造成的,这类的病人就需要进行心理辅导,调整生活作息,再配合药物、饮食治疗,才能使病情得到较好的改善。
胃肠功能紊乱多久能好?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胃肠功能紊乱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能好。肠胃功能紊乱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规律、消化不良、药物刺激、压力过大等原因所造成的,病人正常会表现出食欲减退、腹胀、腹泻、便秘、恶心等表现。大部分患有肠胃紊乱的病人可以经过服用多潘立酮、铝碳酸镁等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建议病人日
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胃肠功能紊乱,在临床上称为功能性胃肠病,它的概念是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而没有器质性改变的胃肠道功能疾病。第1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因为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造成的。表现为餐后的饱胀,上腹部胀痛,早饱,另一种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和腹痛或腹部不适,伴随排便习惯改变为特点的疾病。多见的治
胃肠功能紊乱怎么治?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胃肠功能紊乱如果精神症状较明显,可以应用安定、氯丙嗪;如果腹痛症状明显可以考虑应用阿托品、山莨菪碱、间苯三酚;如果呕吐症状比较明显,可以应用维生素B6、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如果便秘症状比较明显,可以考虑口服石蜡油或者乳果糖口服液;如果腹泻症状比较明显,可以考虑应用蒙脱石散。同时还应该注意调节情绪,
胃肠功能紊乱需要几天能恢复?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胃肠功能紊乱的恢复,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以及体质因素来做分析。正常情况下一般在一个月到数月不等,建议胃肠功能紊乱的病人一定要保持乐观放松的心态,在饮食方面,也要以清淡和少油腻的食物为主。
什么是胃肠功能紊乱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胃肠功能紊乱也叫作胃肠神经官能症。精神因素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比如情绪紧张、焦虑、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意外、不幸等,均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的正常活动,进而会造成胃肠道功能障碍。可以分为胃神经官能症和肠神经官能症,胃神经官能症,又包括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嗳气、以及神经性厌食,而肠神经官能症又称为肠易激综
如何检查胃肠功能紊乱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判断胃肠道功能紊乱,首先可以根据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来准确判断。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病人大部分会存在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的临床表现,此外临床可以经过胃肠电图,来检测胃肠功能。
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是什么?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有功能性消化不良,例如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其次患者也可出现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例如腹痛、腹泻或者是便秘等。另外还有患者会发生功能性便秘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粪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等。建议:患者可以去医院完善相关检查,若确诊胃肠功能紊乱,可以服用多潘立酮片治
胃肠功能紊乱该如何治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胃肠功能紊乱以药物治疗为主,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常用药物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依托必利等,从而加强消化道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若存在胃反酸的症状,还可使用抑酸药以及抗酸药减少胃酸分泌,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若本身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现象,还需对症使用敏感性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克拉霉素、阿
胃肠功能紊乱一般多久才好?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胃肠功能紊乱一般需要10天到半年左右才好。如果症状比较轻,多数人要10天左右就可以恢复。当症状严重时,容易导致反复便秘和腹泻,就需要更久的时间,需要半年左右才会好。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要及时前往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并配合医生进行胃镜或者肠镜的检查。发现是胃溃疡的原因,需要在医嘱下口服抑制胃酸的药物
神经性胃肠功能紊乱有什么症状?
温天燕 主任医师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三甲
胃肠功能紊乱,现在临床非常非常多见,很多胃肠功能紊乱就表现主观症状,肚子胀、肚子不舒服、有些大便有改变。比如大便秘结,大便臭,肚子“咕咕”响,有肠鸣音等等,但是这样病人不只单纯胃肠道症状,这样病人比如从中医,摸摸脉,看看脸色,看看表情,这样病人大部分合并有失眠、焦虑、心烦气躁、容易紧张等等这些症状,这样病人单纯调节胃肠功能去治疗,临床疗效
更年期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程艳波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更年期面临的问题比较多,胃肠功能紊乱也是更年期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因为更年期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多汗、烦躁,甚至抑郁等情况的发生。由于激素水平的问题,还会引起女性出现胃肠道的不适,比如腹部饱胀感,甚至是消化不良、间断腹痛等。因此在更年期时除了要调整女性的激素水平、晚上相关检查外,还要保证规律进食以及保持肠道的通畅,从而帮助减轻相关
胃肠功能紊乱有什么危害
程艳波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胃肠功能紊乱的原因较多,包括心理因素、疾病因素、饮食因素等,都会导致胃肠道出现相关类疾病。胃肠功能紊乱会导致患者出现腹部疼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影响到营养吸收,导致体重偏轻以及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建议患者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
胃肠功能紊乱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高恒岭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确切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可能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胃肠道感染。第二、精神心理因素。第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第四、家庭遗传因素。比如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第五、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第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胃肠功能紊乱吃什么食物好
高恒岭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可以喝一些面条、鸡蛋汤、稀饭、粥类的食物,可以降低胃肠道负担,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其次,也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平时要避免喝浓茶,咖啡,也不要吃过于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另外,还要戒烟酒,不要暴饮暴食,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益生菌或者是胃动力药来调节胃肠道。
胃肠功能紊乱是什么症状
姚轶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是由于食物长期得不到消化,留存于胃内引起的不适感、早饱感,进食少量食物即感到胃部饱胀,食欲消退,上腹痛,疼痛一般位于胸骨剑突下与脐水平线之间,上腹烧灼感,是指上腹部的烧灼样不适。肠易激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腹痛,与排便相关,常在排便后缓解或者改善,腹泻一般每天三到五次,多者可达十四次以上。便秘,主要表现
免费咨询